2025年2月清晨6点,天刚蒙蒙亮,聊城市东昌府区侯营镇晨飞翔服装厂的车间内已灯火通明。50余名女工坐在缝纫机前,手指翻飞间,布料化作一件件成衣。这些女工中,近八成是返乡就业的农村妇女。曾经外出打工的“候鸟”,如今在家门口找到了事业与家庭的平衡点,用一双双巧手铺开乡村振兴的幸福“长卷轴”。
“以前在南方电子厂打工,一年回不了一次家,孩子都不认得我了。”38岁的王秀芳曾是浙江某电子厂流水线工人,2022年返乡后进入侯营镇晨飞翔服装厂,如今每月能挣四千多元,“钱不比外面少,还能天天给老人孩子做饭”。在东昌府区侯营镇,像王秀芳这样的返乡妇女已有2000余人,她们的身影活跃在镇域内百余家服装加工企业中。
当地政府与企业联动打造“就业直通车”,通过“技能培训+灵活工时”组合拳,破解妇女就业难题。侯营镇创新推出“妈妈岗”,允许女工根据接送孩子时间弹性上下班。
在侯营镇田庄村,返乡女工李敏带头组建的“锦绣缝纫互助组”已升级为标准化生产车间,她们承接的外贸订单通过电商平台直达海外客户。“过去觉得农村妇女只会围着灶台转,现在我们用缝纫机‘踩’出了致富路。”李敏的话语中透着自豪。
这股“她力量”正为乡村经济注入活力。2024年侯营镇服装产业总产值较高,带动周边村庄发展布料加工、物流配送等配套产业,形成专业加工村。妇女年均增收,全镇留守儿童数量下降,家庭矛盾调解案件减少。
2024年冬季,首届“侯营棉服创意设计大赛”在镇文化广场掀起热潮。这场别开生面的模特秀上,36名身着特色棉服的走秀模特,正是来自各车间的缝纫女工。她们踩着自信的台步,展示自己参与设计制作的盘扣绣花棉袄等作品。“没想到我这缝了半辈子衣服的手,还能设计时装。”45岁的参赛选手赵红霞在后台擦拭着奖杯,她设计的可拆卸双层儿童棉服采用非遗扎染工艺,正在申请外观专利。大赛同步开通的直播间里,网友围观了这场“乡村高定秀”,带动电商平台当日销售额增加。
傍晚时分,晨飞翔服装厂的下班铃响起,女工们说笑着走向厂区门口。8岁的朵朵举着妈妈设计的棉服奖状,向小伙伴展示衣服上灵动的水墨竹叶绣花。夕阳将这群新时代乡村女性的身影拉得很长,她们脚下延伸的,既是产业振兴的康庄大道,也是文化自信的锦绣通途。
如今在侯营镇,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正用勤劳的双手,在家门口编织出事业与亲情兼得的锦绣人生。 (张玉鑫 郝文晓)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2025-04-16 17:43:54
2025-04-16 10:26:47
2025-04-16 10:26:10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40004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