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其他 >

聊城籍作家林春泉:以诗作墨 描绘生活

来源:聊城晚报  2024-10-23 14:20:54
A+A-
分享

  林春泉在读书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目伦

  目前,《林春泉诗集〈时光化石〉研讨会资料汇编》由临清市作家协会整理完成。10月20日,林春泉告诉记者,他创作的作品内容大都来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验,主要表达的是对现实生活中“爱”与“痛”的思索。

  林春泉出生于冠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99年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今聊城大学)。“当时正是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的时候,我工作了几年,毅然做起了个体经济。”林春泉说,4年多的时间,他尝试了多种行业,后来选择了一个与建筑相关的产业,一直做到现在。

  “说起文学创作,那是很早的事儿了。上小学时,我写了一篇作文《两只小山羊》,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传读。后来,我看到一本《小学生作文》刊物,按照上面的地址投了稿,没想到发表了。慢慢地,我喜欢上了写作。”林春泉说,当时,农村信息匮乏、经济落后,读书是农村孩子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途径,但是可读的书并不多。

  “我的一个姥爷是抗美援朝老兵,他家中有一本小说叫《欧阳海之歌》,这本书影响了我的一生。书中人物吃苦耐劳、助人为乐、不怕困难的精神让我印象深刻。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更加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林春泉说,上了初中以后,集市上的书摊有很多书,他读书的机会多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各流派诗歌不断涌现,他借此机会读了很多现代诗,并尝试写作。

  高中以及大学期间,林春泉每年发表作品30首(篇)左右。“那个时候主要写爱情诗,很稚嫩,但感情丰沛,并没有固定的语言表达方式。”林春泉说。大学毕业后,由于生活和工作原因,他搁笔约8年,但他一直在思考、沉淀和积累。2015年,他重新拾笔,一年中发表了40余首诗歌,2016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爱之翼》,收录了他创作的115首诗,共五辑。“这是对我35岁之前写作的一个总结。”林春泉说。

  2016年以后,林春泉每年发表六七十首诗歌,内容也逐渐有了思考的成分,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2020年,林春泉的第二本诗集《爱之羽》出版,该书获得第四届长河文学奖优秀诗集奖。这期间,他的作品在多个刊物上发表,成为《诗歌月刊》《山东文学》等刊物的“常客”。

  《时光化石》是林春泉的第三本诗集,共收录140首诗歌,分为“爱和痛”“旧时光”“破碎的思想”“左突右冲的时光”“爱之旅途”五辑,聊城市文联兼职副主席张军、当代诗人周瑟瑟、“长河文丛”主编马启代为其作序。《诗潮》杂志主编刘川、《黄河诗报》原主编桑恒昌、青海省作协副主席曹有云等对其给予高度评价。

  张军评价,林春泉创作了大量风格独特、意蕴丰厚的诗歌,他用超常的思维把内心深处潜藏的情感表露出来,语言简约、真挚动人。周瑟瑟说,林春泉以个体情感为核心进行写作,写出了“悲声起,然后消解”的过程,以个体语言重塑世界,在爱、忧伤与痛苦中挣扎。马启代表示,林春泉的创作属于情感诗学的范畴,超脱了“爱”的羁绊而呈现出“痛”之后的反抗,且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新的高度。刘川认为,林春泉的诗歌是一次性的,有灵魂、有手段、有现场,每一首都根植于现实、立意于人间、取材于人生,有自己的人文精神和生命状态。

  “这些老师的评价太高了,好像说的不是我。”林春泉谦虚地说,他目前在写一部关于运河的诗集,已写了20多首,并在刊物上发表。“生于运河边,长于运河边,我对运河有着一种不可描述的情感。我计划今年从运河源头出发,一直走到运河结束的地方,亲身经历大运河的流淌,寻找大运河这位‘隐士’的真身。”林春泉说。

编辑:李明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