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其他 >

市高新区:“小工坊”托起共富“大梦想”

来源:聊城新闻网  2024-07-11 19:43:38
A+A-
分享

  市高新区立足特色产业、传统文化、生态旅游等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挖“沉睡资源”,强化要素保障,全面推进“共富工坊”建设,走出一条产业为基、村企联动、多方共赢的乡村共富新路径,实现群众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让乡村“小工坊”托起了共富“大梦想”。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工坊71处,吸纳就业1000余人,承接订单48万件,订单总额1.3亿元,发放工资300余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100余万元。

  一、政策资源“沉下去”,共富工坊“建起来”。

  统筹资源加力建。针对农村就业岗位缺乏、富余劳动力闲置等情况,高新区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布局,依托本土产业基础,动员乡镇、村级党组织充分利用农村宅院、宅基地等闲置资源,通过统一流转、统一装修、统一招租的方式,建设“拎包入住”式共富工坊。工坊利用村集体的闲置房屋,解决场地问题,实现集体资产“零闲置率”。产业带动精准建。结合现有的西瓜、手工制作等特色产业,按照区域相近、产业相同原则,精准匹配村级资源和企业需求,扎实推进“共富工坊”跨村联建工作。比如,许营镇以汪庄村金昕农农业合作社、贾庄村铁女农业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特色西瓜种植产业,实现抱团发展、连片振兴。目前该片区“共富工坊”跨村联建项目,辐射周边妇女、低收入群体120余人就业,每年为联建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文化传承特色建。将建设“共富工坊”与保护传统美食、继承红色文化、乡愁记忆有机结合,探索非遗保护和利用,推进“乡土文化、空间环境、产业经济”一体发展。目前已建成以苏民故居、鲁西银行印钞所遗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工坊5家,以许营焖子、顾官屯手撕鹅等非遗美食为代表的美食加工工坊15家。

  二、多元要素“融进去”,业态植入“活起来”。

  混合所有制盘活工坊。针对“共富工坊”性质多样、规模大小不一、管理使用单位不同等具体情况,创新民营企业、合伙人、村集体等共同参与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各方建设主体的积极性,实现从“单兵作战”到“体系支撑”的转变。比如,许营汪庄羊肉加工工坊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企业+工坊”的模式,许营好品工坊则采取“政府+联合社”共同管理的模式。融合农文旅用活工坊。依托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位山黄河公园,深度挖掘鲁西银行鲁西北印刷所遗址、东汉黄河故道等本土特有资源,在周边村庄以“旧房改造+文旅+研学”方式打造精品民宿、文创商业街区、研学基地等多种工坊业态。其中云野星辰露营野炊农旅工坊由90后返乡创业人员建立,今年以来已接待游客近万人。集聚新农人激活工坊。通过“市场投资+电商运作+流量带货”模式,培育电商共富工坊38家,打造了焖子达人姚思华等一批“新农人”,推动工坊实现从“线下卖”到“线上卖”的转变。2023年,全区累计网零额15.9亿元,其中农产品网零额1.1亿元,同比增长43.5%,增速居全市前列。

  三、长效机制“建起来”,引领农村“富起来”。

  出台管理规范。在建设标准、运营流程、生产安全等方面出台制度规范,保障工坊持续健康发展。前期工坊以免租金的方式,吸引投资者集群发展,后期鼓励村集体通过房屋入股等方式,参与工坊建设和分红。搭建服务平台。在顾官屯西程铺村,以电商服务基地为依托,成立共富街区管理服务中心,设置产品展示区、合作洽谈区、挂牌晾晒区,为入驻商铺提供证件办理等服务,全面跟踪共富工坊运行成效。精准摸排工坊企业用工需求和村剩余劳动力“两张清单”,开展“将岗位送到户、将技能送到人、将政策送到家”行动20次,组织针对性技能培训、技能比武9次,帮助低收入群体、居家老人等目标群体实现家门口就业。建立扶持机制。将工坊产品纳入“许营好品”“顾乡有礼”“优选九州”三个农产品特色品牌管理范畴,先后通过北京、东莞、成都、厦门、贵州等各类展会平台向全国推介展示,据初步统计,统一管理后产品价值较之前平均提升10%。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资金、人才、就业、保险等方面,全力支持壮大工坊规模,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助力村民家门口就业致富、村集体持续增收。

编辑:王克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