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商城
县域
读报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其它 >

早预防早治疗 和糖足说“再见”

来源:聊城日报  2022-11-16 18:31:59
A+A-
分享

王建秋在问诊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琪

  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的双足不仅要承受全身的重量,还要负责行走、奔跑,如果足部有了疾病,将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患有糖足,影响则更大。

  11月11日,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主任王建秋表示,高血糖会慢慢损害足部神经,堵塞足部血管,从而导致严重的糖尿病足(以下简称糖足)。

  患者的脚趾保住了

  “幸亏看得及时,要不脚趾就保不住了。”在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前来复诊的患者李炳林(化名)告诉记者。

  今年65岁的李炳林患有糖尿病20多年了,半年前,他发现右脚趾破溃,就购买了一些药物自己处理了一下。但前段时间,李炳林的右脚趾再次破溃并伴有肿痛,自己使用药物处理后,破溃处非但没有康复反而越来越严重了,还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李炳林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到,自己可能患上了糖足,如果严重了,会存在截肢的风险,于是便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

  “患者右脚背肿胀充血,第二、第三根脚趾肿胀、坏疽,末端皮肤破溃,有脓性分泌物流出,还伴有恶臭。”王建秋说。

  王建秋仔细询问了李炳林的病史并结合检查结果,确诊他患上了糖足。王建秋团队全面评估了李炳林的病情,经过讨论分析,为其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

  控血糖、应用抗生素、清创换药、评估伤口……该院医护人员密切关注着李炳林的各项指标,根据指标不断更换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炳林的右脚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脚部肿胀消退,伤口逐渐愈合,他的脚趾保住了。

  糖足有哪些危害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升至11.2%,患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一。而糖足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往往发生在患糖尿病后数年。

  “糖足是一种在糖尿病患者中比较常见的下肢血管并发症,是在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基础上合并感染的结果。”王建秋介绍,糖尿病病史长并且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是糖足的高发人群。早期症状表现为足部皮肤发凉、颜色暗紫、肢端感觉迟钝、间歇性跛行等,这些症状都是在提示患者下肢供血不足。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足部局部皮肤会出现破溃,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由于糖尿病本身的特殊性,处理足部破溃非常棘手,而且耗时很长。

  “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感染,是糖足形成的三个要素。”王建秋介绍,首先是周围神经病变。运动神经病变会影响足部肌肉张力,导致足畸形;感觉神经受损会导致保护性感觉丧失,足部对外界压力、异物或冷热的反应性和抵御能力下降,容易受伤,形成溃疡,如不能感知鞋子是否挤脚、洗脚水是否烫、脚部是否疼痛等。其次是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会使足部周围血管发生病变,导致血管狭窄、硬化,下肢供血不足,出现下肢发凉、疼痛和间歇性跛行,严重者会形成溃疡、肢体坏疽等。最后是感染。失去了皮肤的保护,各种细菌在破溃处繁衍生息,形成各式各样的糖尿病足形态。

  糖足这样预防

  “足部变形后,糖尿病患者会找不到合适的鞋子穿。受力点的变化更容易导致患者的足部出现破损,造成糖足,所以糖足重在预防。”王建秋表示,首先,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高血糖是引发糖足的主要原因,会导致血管堵塞。不仅要关注血糖,还要关注血压和血脂,因为血压和血脂异常同样会引起周围血管病变。其次,糖尿病患者要戒烟,吸烟会使血管进一步收缩甚至痉挛,阻碍人体的血液循环,从而导致脚部供血不足。最后,要适量运动。适量运动可以控制血糖,有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此外,保持足部清洁也是预防溃疡的重要手段。

  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双足破溃,应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因为糖足进展很快,治疗得越早,效果越好。王建秋介绍了一些日常护理糖足的方法:糖尿病患者要每天检查足部皮肤有无破损。洗脚时动作要轻柔,洗脚前应先用手试一下水温,洗脚时间不要太长,洗完脚后选择柔软、吸水性好的毛巾擦干。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和袜子。鞋尖宽大、不挤压脚趾的平跟厚底鞋更适合糖尿病患者。应选择袜口宽松的袜子,以免太紧,影响血液循环。总之,糖尿病患者一定不要小看脚上哪怕很小的一个伤口,如果不注意,可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建议多年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检查1次足部周围血管,如果已经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应每6个月检查1次。

编辑: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