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路庄村是远近闻名的葫芦村,被称为“中国葫芦第一村”。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种葫芦,村民靠着葫芦发了家致了富,大大小小的葫芦,为村民们带来不菲的收入。村民孙女士介绍说,如果一亩地能够遇到几个品相好的、稀有的葫芦,一个少则卖到上千,多则几万的高价。
像这样动则上千的葫芦,在整个路庄村并不罕见。不少村民地里的葫芦还未成熟,就早早就被定了下来。村民介绍说,一般客户过来都是看到地里的绿皮葫芦的品相,就提前下定金预定,等到成熟后晾干就发货拿走。小小的葫芦收益亩产都在万元以上,葫芦种植已经是该村最主要的经济项目,目前很多村民甚至都走出路庄村,在外包地进行种植。
中国的葫芦种植可上溯至河姆渡文化时期,数千年的历史绵延衍生出多彩的葫芦文化。从载物的葫芦瓢到寓意吉祥的“福禄文化”,葫芦的原始功能逐渐淡化,也由此生发出更加广阔的文创空间。以传统手工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历史走向未来,离不开坚持不懈的老传人,更离不开创新不止的新一代。代代相传。
李玉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聊城市东昌府区葫芦雕刻的代表性传承人,他居住的东昌府区闫寺街道是传统葫芦雕刻的主要传承地。东昌府区自古就有用雕刻葫芦的传统,李玉成说,传统的葫芦雕刻是以多画面的形式,展现戏曲人物故事或神话故事,特别具有教育意义。现在他有了很多学生,大致分成了两个发展方向:一是继续沿袭传统的葫芦雕刻技艺,把对艺术性的追求放在首位。李玉成的得意门生王树峰走的就是传统雕刻路线。另一位得意门生王明雨,走的则是对传统技艺创新改造的路线。他沿用传统葫芦雕刻的技艺,借助新式的电动雕刻工具,制作的葫芦造型新颖,实用性强。王明雨说,传统技艺需要保留,也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每年的9月初到11月份,各地客商和玩家都会慕名而来,收走几万或者几车,这里的葫芦几乎不愁销路。除了外地的客商和游客,当地很多人也做起了电商生意,很多种植户也开起了自己的葫芦工作室进行销售。有了新一代年轻人的参与,聊城的葫芦雕刻产业如今更红火,带动了当地葫芦产业的发展,激光雕刻机等新型机器设备的使用,让葫芦制品实现量产,投入产出比提高。李玉成认为,机雕葫芦是一种新型的雕刻方式,传统雕刻和机雕都有各自的市场,这是葫芦产业的一个发展阶段。葫芦雕刻这门手艺只有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才会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这个行业里来。参与的人多了,这门手艺传承才会得到延续。
目前,聊城的葫芦产业蒸蒸日上。从零散种植、加工,到产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在这里除了有只卖几十元一个的素葫芦,还有能卖到几万一个的工艺葫芦。目前路庄村有葫芦加工作坊200多个,占据全国葫芦产销量的80%,是全国最大的葫芦产品集散地,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葫芦第一村。目前,路庄村已经形成了一条从培育种植、创意设计、加工制作、推广销售到物流运输的“葫芦全产业链”。带动东昌府全区葫芦综合效益从几千万元增加到10亿元,销售额占到全国葫芦市场70%以上。而托起这个产业的就是葫芦雕刻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师范大学 王伟奕)
2022-05-10 06:44:52
2022-04-02 06:39:52
2024-09-06 17:03:13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