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农业农村 >

走好平原特色乡村振兴聊城路径丨“家门口”就业托起稳稳的幸福

来源:新聊城客户端  2025-03-31 16:53:59
A+A-

  农民平时要照顾家庭,还要挣钱,但如果在家附近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怎么办?高唐县固河镇给出了答案。

  3月29日,崔堂村的卫星工厂里,几台电动缝纫机有序运转,“嗒嗒嗒”的声音此起彼伏,几名村民忙着缝纫、熨烫、包装……一件件帽子、儿童裙等成品做工精致,让人爱不释手。

  “这里离家来回就几分钟,而且时间灵活,随来随干,有事随时走,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还能补贴家用。”村民刘玉梅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告诉记者。

  “卫星工厂”就是以镇驻地的企业为中心,在镇域多个村“排星布阵”,把工厂建到村头,将生产作业环节下放至加工厂或家庭作坊,带动周边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

  这两年,固河镇依托镇域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大力扶持村民返乡创业、进村办厂。在此基础上,固河镇探索建立“党支部+总部+卫星工厂”联动机制,让各方受益,全力开创镇域经济增活力、群众增收添渠道,多方联动、多方共赢的新格局。如今,固河镇已建成25家卫星工厂,为产业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党支部+总部+卫星工厂”联动机制,就是由村级党支部牵头,以企业总部为核心,在周边村庄建立卫星工厂。这些卫星工厂涵盖服装、编织、电子元件等产业。

  卫星工厂面积不大,小的占地面积只有二三十平方米。“我们村的卫星工厂是利用村里闲置的宅基地改建成的,节省成本的同时也实现了资源再利用。”崔堂村党支部书记杜月海介绍,“村民在这里上班,工作时间可以自己掌握,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成为现实。”

  一个个不大的卫星工厂,做大了群众就业的蓄水池。

  让群众增收,有了好政策还要扶上马再送一程。固河镇畅通“线上”服务渠道,通过网站、微信、抖音等平台发布卫星工厂招募令,联动组织部门召开议事会150次,收集群众意见56条,并成功吸引5名技术能人落户创业,为卫星工厂注入人才活水。

  此外,固河镇积极对接人社部门,开展技能培训23次,提升用工供需匹配度,并将崔堂、侯桥卫星工厂确立为标杆,开展对标学习7次。卫星工厂的收益资金被纳入乡村振兴规划,用于改善村容村貌,让群众看见实效。

  就业是民生之基。卫星工厂具有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将卫星工厂建在乡村,不但可以极大地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也让农民变身产业工人,生活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善。

  在固河村馨宇电子厂,几十名女工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不一会儿,一件件电子元器件就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有时候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不比外出打工差。”谈起现在的生活,村民张兰霞满脸笑容。

  馨宇电子厂主要生产驻车加热器中的电子元器件,员工多是留守村民。“我们厂目前共吸纳周边村民百余人就业,边培训边上岗,即便没有技术也能来务工。”负责人董彬吉介绍。

  和馨宇电子厂一样,位于南闫村的高唐县艺唐针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经过一道道工序,一件件衣服渐渐缝合成型。

  服装加工车间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强度不大,入行门槛低,非常适合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一边看孩子一边挣钱,还学了技术,感谢村里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机会。”村民徐广平说。

  正是这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作坊,让村民实现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吸纳15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灵活就业,人均增收2万余元。

  文/图 记者 王军豪 孙晓宇

编辑: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40004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