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农业农村 >

激活农业农村“一池春水”——杜郎口镇深化土地“三权分置”改革

来源:聊城日报  2025-02-20 16:31:42
A+A-

  ■ 本报记者 赵宏磊

  本报通讯员 李晓文

  茌平区杜郎口镇,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乡镇,也是绿色、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全镇年粮食播种面积13.4万亩以上,总产量超过73700吨。但是,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农村“谁来种地”“无人种地”的问题开始凸显。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杜郎口镇不断深化土地“三权分置”改革,通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让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实现有机衔接,探索出了一条通向乡村振兴、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径。截至2024年底,杜郎口镇共托管流转土地11123.95亩,其中与省供销社合作共同推动土地全流程托管3486.27亩,激活了农业农村“一池春水”。

  放活经营权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我们合作社现在已流转1400亩耕地,去年集体分红5万元。”2月16日,杜郎口镇百姓种植合作社经营者常永祯介绍。

  为了更好地放活经营权,成立土地合作社,将经营权集中,为乡村产业发展打好基础。杜郎口镇6个行政新村党委均领办成立了代表村集体管理本村土地托管工作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经营权集中到合作社后,通过出租、入股等方式,为产业发展提供便利。

  打造“供销社+合作社+农户”托管模式,农户把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合作社,合作社通过市场化手段和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村集体、供销社在合作中持续获益。在运营上,实行网格员制度。以300亩土地为一网格,由本村人管理本村网格,更加了解当地实际情况,从而保证粮食的产出和播种效率。

  杜郎口镇还建起“保底收益+盈余分红+劳动薪金”收益模式,保底收益为每亩土地900元,盈余按股分红,保障农民利益稳定在1300元左右。通过担任土地网格管理员,村民还能再赚取一份薪金。

  解放生产力 土地增收群众受益

  统一管理的优势,使得生产生态效益大幅提高。杜郎口镇通过对托管土地实行统一耕作、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获、统一仓储、统一销售,保证了农业生产高效益。

  耕地存量增加了。土地资源整合后,通过填沟、去埂,集中成方连片,可有效增加耕种面积。比如,鲍庄新村由于整村托管,填平了23条废弃沟渠、复垦14条生产路,全村种植面积增加了10%,集体增收29万余元。

  生产成本减少了。土地托管实现统防统治,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集中采购,提高议价能力,平均每亩地可降低成本160元左右。同时,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化种植,大面积种植企业所需的优质小麦、玉米等作物,增强抵御市场波动风险能力。

  农田亩产提高了。成方连片后,杜郎口镇积极实施“党建引领、产业带动”计划,高标准打造“吨半粮”项目示范区。去年全镇粮食亩产达3000斤,其中袁庄新村“吨半粮”试点项目,经测量,玉米单产亩产达1800斤,带动村集体增收10万元。

  农村劳动力解放了。土地全流程托管后,青壮年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可以通过进城、进厂、经商、务工,增加收入,同时也为本地发展汽车零部件等产业提供了充足劳动力。

  构建新机制 拓宽土地升值空间

  “通过土地托管流转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流转收入,既实现了农业集约化、专业化转变,又促进了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农村土地管理提供了新的模式和经验。”杜郎口镇人大主席徐阳说。

  金融政策“组合”,点燃土地托管“强引擎”。通过金融赋能贴息贴费惠农政策,合作社申请涉农贷款作为启动资金,进行土地托管,促进集体增收。杜郎口镇以金融专员为抓手,通过加强金融政策对接、提供技术指导等方式,帮助村集体发展。

  发展多种经营,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土地经营权集中到合作社后,除了通过供销社进行土地托管,还可以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其他主体促进产业发展。杜郎口镇联合鲍庄新村、周集新村、袁庄新村流转土地5000余亩给佳乡田园发展文旅农产业经济,每年为3个新村增加村集体收入50万元。

  春天,广袤田野里,积蓄了一个冬天力量的草木,竞相生长。杜郎口镇将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中持续发力,进一步激活农村要素资源,释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编辑:梁营营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