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农业农村 >

条条杞柳编织农家富路

来源:聊城日报  2025-01-08 09:10:30
A+A-
分享

  杞柳条编制的家具

  ■ 文/图 本报记者 赵琦

  本报通讯员 杜维玺

  1月1日,莘县金堤河畔,杞柳随风摇曳。古城镇前三里营村的村民们满怀喜悦地投入到收割杞柳条的忙碌中,人机协作,割柳条、捆柳条,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在前三里营村便民服务中心广场上,繁忙有序的画面映入眼帘。80余名工人正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杞柳分拣、捆绑和整理工作中,他们手法娴熟、动作流畅,将一根根刚收割回来的杞柳整理得井井有条,仿佛是在编织着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去年种的杞柳管理得好,雨水也适中,所以产量很好。我一有空闲就到地里干活,春天打芽除草,冬天割杞柳条,一年下来,能挣两三万元。”村民王月娥说,“杞柳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我能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顾家、挣钱两不误。”

  “我们这里盛产杞柳,这种河道灌木既是护坡固堤的主力,也是柳编工艺品的原材料。经过晾晒、烘干、深加工等工序,杞柳编织不但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更鼓起了村民和村集体的‘钱袋子’。”前三里营村党支部委员张传法说。

  为推动杞柳产业发展,古城镇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以前三里营村为核心,充分利用闲散资源,盘活荒废河滩、边角地块,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杞柳。同时,探索“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保价收购合同,保障农户收益。

  古城镇还积极扩大杞柳种植规模,建设种植、烘干、仓储、加工、编织、电商销售一体化生产基地,延伸杞柳产业链,提高杞柳产品附加值,促进村民致富和集体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在板桥古城柳编非遗共富工坊内,村民们正忙着将干燥后的杞柳条编织成各式各样的工艺品,不仅展示了村民们的创造力和智慧,更成为了他们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一条条杞柳条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编织出样式新颖、美观实用的工艺品,既有传统的篮筐、座椅等生活用品,也有充满创意的装饰品和艺术品,每一件都蕴含着村民们的匠心独运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前,古城镇已培育200余名柳编技能人才,实现村集体年增收8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600余万元。

  “2025年,我们将联村共建凝聚发展合力,抱团推进产业项目,联合培育地域品牌,规划建设杞柳产业园区,深入打造杞柳种植基地、柳编工艺品展馆、柳编研发中心、柳编培训实践中心、杞柳旅游观光带,逐步形成更具特色的柳编产业新链条。”古城镇党委书记魏永利说。

编辑:李明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