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农业农村 >

刘士民:大数据养鸡有“智慧”

来源:聊城新闻网  2024-11-19 09:15:00
A+A-
分享

  ■ 本报记者 张目伦

  本报通讯员 王良全 崔紫荣

  “你看这个数字养殖小程序,可以清晰看到每个鸡舍的温度、负压、通风、饮水量、耗料等数据,能实现在线监测和精准控制。”11月11日,在高唐县清平镇龙腾畜禽养殖合作社控制室内,负责人刘士民在手机上查看每个鸡舍的情况。

  走进合作社的智能化养殖场,标准化的鸡舍干净整洁、毫无异味,内部温度被控制在21℃左右。饲料和水自动传送,粪便与鸡蛋由流水线设备分别收集,笼底整齐排列的鸡蛋通过传送带源源不断地送往蛋库。蛋库内的工人们则忙着分拣、装箱、销往全国各地。在与鸡舍隔离的控制室内,安装了环境控制系统,配上“智慧大脑”,在手机上还有配套小程序,可以集成整栋鸡舍的各项数据,实现自动供水、添料、调温、集蛋,饲养全流程智能化,1个人就可管理10万只蛋鸡,不仅能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还能为蛋鸡提供更优的生长环境。“从最初的肉鸡养殖,到现在的蛋鸡养殖,从全部人工操作到智能化养殖,科技赋能养殖,在我眼中逐步具象化。”刘士民说。

  这套设备非常智能,几乎不用人工。但记者发现,把鸡蛋从传送带放到箱子里这一环节,却是人工操作。“通过设备把鸡蛋收集起来,应该不难吧?”对此疑问,刘士民笑了:“这个过程完全可以实现自动化,但我没有这样做,原因是现在雇的10个人,都是本村的邻居,目前他们每人一个月能挣3000元钱左右。我如果花十几万元上一套智能设备,然后这些人都失业了,你说划不划算呢?另外,养殖场里有人忙活着,我感觉很有活力。”

  刘士民回忆道,从潍坊畜牧兽医学院毕业后,他去东营做了几年生猪养殖的生意,2011年回到高唐发展。当时,全县肉鸡的养殖规模在40万到50万只,他养了10万只。两年时间赚了一两百万元后,他回到清平镇黑老村盖了养殖棚,建设了养殖场,成立了龙腾畜禽养殖合作社。

  据了解,龙腾畜禽养殖合作社主要从事畜禽养殖及鲜蛋零售批发,2023年起投资1亿元建设蛋鸡养殖项目,新建4栋现代智能化蛋鸡舍,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存栏100万只蛋鸡,年销售额达2亿元,目前,两栋鸡舍已建成投产。该项目通过村企合作的方式增加集体收入,并带动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探索出一条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是清平镇乡村产业振兴的品牌。

  随着合作社的发展渐渐步入正轨,刘士民有了明确的“路线图”:“我们将以蛋鸡养殖场为依托,积极延伸产业链,引进自动化饲料加工设备,降低饲养成本。此外,合作社规划建设有机肥加工项目,将鸡场粪污变废为宝,提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编辑:李明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