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颖
本报通讯员 张清强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在冠县清泉街道西街村,村党支部书记沙元民凭着“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工作态度,多年来深受村民信任。
西街村是冠县较大的回族聚集村之一,村里有2200余人,回族群众居多。1984年,沙元民上任村党支部书记时,村里人均不足三分地,群众收入少,集体零收入。如何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让大家的日子好起来,是沙元民心里的头等大事,他顶着压力跑贷款、租赁地,先后建起了农机市场和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市场建成后,不仅每年为村集体带来上百万元收入,村民也通过在市场打工,从事蔬菜、水产品经营,找到了致富门路。在沙元民带领下,西街村被评为“全市民族村庄集体经济领头村”,他本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村集体有了稳定收益,为村民谋福利的底气更足了。在沙元民操持下,村里建起了中小学、通了自来水、修了柏油路。多年来,西街村不仅没有向村民收过一分钱,全体村民的医疗保险、平安家园险、生产性费用等,都由村集体承担,西街成了冠县首个“村民零负担”村庄。不仅如此,村里还每年5次为全体村民发福利,凡是考上大学的村民,凭录取通知书可到村党支部领取2000至10000元不等的助学金。沙元民说:“不分回民汉民,人人一视同仁,每年村里为村民办公益、发福利的资金就达100多万元。”
“群众选咱当代表,那是信任咱。既然是代表,就得既为人民发声,也为党分忧。”从1968年首次当选至今,沙元民任县人大代表已有56个年头,期间还连续4届当选市人大代表,在冠县人大代表中,他年龄最大、资历最老、任职最长。回民一直保持土葬习俗,由于村子距离城区近,人均耕地少,土葬成了难题,沙元民建议在黄河故道建回民公墓。
“回民公墓建起来后,耕地上的回民墓全部迁过去。不仅解决了回族群众土葬难题,更降低了征地阻力。”清泉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沙博说,在清泉,民族团结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民族团结的种子植根内心、开花结果。清泉街道办事处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辖区内6个民族村、8000余名少数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演绎着民族团结新画卷。
2024-11-11 09:15:01
2024-11-11 09:13:21
2024-11-11 09:04:45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