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邹辉
本报通讯员 郭洪广
最是文化能致远。
高唐县固河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点缀于广袤田野的乡村,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今年以来,固河镇通过挖掘农耕文化、保护传承民俗文化,着力打造富有乡村特质的文化示范园,将文化“软实力”转化成乡村振兴的“硬支撑”,走出了一条文化先行的乡村振兴之路。
挖掘资源 擦亮品牌
11月4日,固河镇在崔堂村组织开展了以“探索乡村文化,传承历史记忆”为主题的青少年乡村记忆馆传统文化研学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家乡历史,感受家乡变化,弘扬传统文化,培植理想信念,激发奋进力量。
汉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大华村是汉代华歆墓遗址的坐落地,在对华歆墓进行保护的基础上,固河镇打造了村史馆、汉文化体验馆、科普馆等,定期组织辖区青少年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参观村史馆,深入了解华歆故事和大华村历史,开展端午节系五彩绳、巧绘云间等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沉浸式体验投壶、射锣、锤丸、蹴鞠等传统文化项目,深刻感受汉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承民俗 引领风尚
11月5日,固河镇前辛村,街道整洁,家家户户门口两侧悬挂着楹联,格外引人注目。“建家园辛勤劳作良田热土,感党恩送子参军保家卫国”,在村民高春华家门口悬挂着这样一副楹联。他解释,自己在家种田,儿子参军报效祖国,楹联中的“一农一军”是自己家的生动写照。
固河镇拥有丰富的楹联文化和深厚的楹联底蕴,前辛村村民都有撰写楹联的传统,在这里,家家挂楹联,人人出口成章写楹联。固河镇以“楹联文化、红色文化”为主题,在前辛村打造了千米楹联一条街,每一户有独属于自己的家风家训专属楹联,使楹联这一古老的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发扬。
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固河镇积极探索聚民气、接地气、有生气的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方法和新路径。目前,固河镇在多个村庄建成民俗文化传习所,收集展示各种文化产品、艺术作品,释放民俗文化魅力,让群众在观赏中了解、保护、传习非遗,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引领乡村风尚向上向善向美。
农旅融合 以文兴业
固河镇是高唐县的农业大镇,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文旅融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规模持续扩大、业态逐渐丰富,为促进乡村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乡村居民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留住乡愁记忆,传承农耕文化。固河镇依托谷庄千亩梨园、李庙中药材观光带,打造集古村落保护利用、非遗文化传承、农耕农事体验、休闲观光娱乐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体,带动建成鸭梨、瓜蒌体验馆、中草药加工厂等经济实体,将新鲜的梨子加工成梨膏、水果罐头,将菊花、瓜蒌加工成药茶、饮品等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重点做好“鸭梨(中药材)+观光旅游”融合文章,通过“梨文化”“药文化”打造出农文旅融合新亮点,走精品乡村产业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添智赋能。
2024-11-08 09:35:42
2024-11-08 09:17:37
2024-11-07 09:44:59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