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农业农村 >

老枣林迎来新“钱”景

来源:聊城日报  2024-09-28 10:11:59
A+A-
分享

  ■ 本报记者 王军豪

  本报通讯员 刘明明

  眼下,茌平区的圆铃大枣进入收获季。在肖家庄镇许庄村的千亩中国圆铃大枣生态园内,一颗颗圆润饱满、色泽莹润的圆铃大枣压弯枝头,宛如璀璨的宝石镶嵌在绿叶之间,青中泛白,白里透红,枣香满园。

  村民许占楼承包了80亩枣园。今年,在技术员的指导下,他不断加大科学管理力度,严格落实浇水、追肥、修剪等各项管理要求。眼下大枣喜获丰收,每亩产量达到了600公斤。今年的大枣不仅产量高,品质也比往年好,这让许占楼十分高兴。

  “今年大枣的品质较往年有明显提升,特级、一级、二级的比例比往年要高,再经过统一包装销售,‘枣头’能卖到24元一公斤。”9月23日,许占楼手上不停地打枣拾枣,嘴里炫耀着今年的丰收成果。

  圆铃大枣,个大皮薄、核小肉厚、形似圆铃,具有多种药用价值,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茌平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位于黄河故道的许庄村是圆铃大枣核心种植区。然而,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市场等因素影响,大枣价格长期低位徘徊,这一独具风味的特色农产品卖不上价钱。

  变化要从枣乡新村的成立说起。2021年,8个有大枣产业基础的周边村联合成立枣乡新村,定下了“枣+”发展计划,不仅提升枣价,还挖掘枣文化,发展特色“枣文旅”。

  “新村成立前,各村各自为战,许庄村有5000多棵百年枣树,朱楼村有2个加工企业,班庄村有自建的冷库……大枣产业看起来摊子不小,但其实一直不温不火。”枣乡新村乡村振兴联络员刘超说,“新村成立后,这些资源都被整合起来,成为我们发展‘枣+’计划最厚的家底。”

  随即,新村党委领办了“枣乡家园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新村党委+合作社+农户+企业”模式,对圆铃大枣产业进行市场化运作。合作社加强对社员在剪枝、除草、施肥、打药、环剥等多个工序的技术指导,申请了“枣田公社”圆铃大枣品牌,更新了深加工设备,开发了冻鲜枣、乌枣、干红枣、枣酒、枣芽茶、枣花蜂蜜等15种产品,引入了电商企业……

  一系列的动作让圆铃大枣的品牌越来越响,零售价格从每公斤4—6元涨到16—24元,枣农收益翻番,承包地的价格由600元/亩提高到1200元/亩。去年,枣乡新村大枣产业销售收入达960万元,比新村成立前翻了3倍多。

  奔着“枣+”计划目标,肖家庄镇还重点建设了大枣博览馆、露营地、房车营地等文旅项目,初步建成“采摘+露营”“旅游+科普”“研学+体验”“直播+销售”等多条旅游路线。

  “从9月21日到10月7日,我们这里要承接20个旅行团,每个团大约50人。大家既能到林间摘大枣刨花生挖地瓜,又能参观大枣博览馆,还可到瓦尔登大食堂露营野炊。”刘超说,只要大家抱团发展,相信传承千年的圆铃大枣会长得更好,产业能做得更大,“钱”景越来越好。

编辑:李明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