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金路
紧邻位山灌区6号沉沙池的阳谷县七级镇,多年前曾因黄河从此经过,留下漫天黄沙。
为改善环境状况,七级镇从1992年起持续开展沉沙池区域生态综合治理。32年生态接力,依托京杭大运河、黄河赋予的生态资源,七级镇将劣势变优势,创造了从“黄”到“绿”的生态奇迹,弹奏出一曲曲乡村振兴的优美旋律。
古运河畔蟾蜍鸣
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既绿化美化了环境,也给七级镇攒下了丰富的林木资源。坐落于古运河畔的阳谷县国有赵王河林场内,蛤蟆叫声阵阵。
走进赵王河林场内200亩的杏林生态养殖基地,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养殖画卷徐徐展开,乌乌泱泱的蟾蜍在林下草丛中,或蹦蹦跳跳,或漫步爬行,场景蔚为壮观。“因为蟾蜍喜欢阴凉、潮湿的环境,所以适合在林下、坑塘养殖。蟾蜍主要吃虫子,对改善生态环境有着积极作用。”杏林生态养殖基地负责人李金刚说,目前,这个养殖区内养殖了二三十万只蟾蜍。
李金刚介绍,蟾蜍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经济动物,可谓全身是宝。蟾酥、干蟾、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均是名贵中药材。一亩地能养殖五六千只蟾蜍,每年每亩地效益能达四五万元。蟾蜍体重达到100克时即可提取蟾酥,每年能挤一次蟾酥,挤蟾酥全靠人工,这也方便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与此同时,在杏林生态养殖基地,李金刚还养殖了水蛭、壁虎等抗凝血、治疗败血休克的中药用材,效益非常可观。
在七级镇崔围子村,村党支部另辟蹊径,流转林地100亩,开展树下金蝉养殖,金蝉收获季,养殖户每天可收入万余元。林下养殖,正成为七级镇乡村生态振兴的新战场。
沉沙池边梨薯甜
因为七级镇紧邻位山灌区6号沉沙池,在引进黄河水时,灌区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是“先沉后输、水沙分离”的引黄供水思路,黄河水的泥沙留在了沉沙池,送走了汩汩清水滋养着鲁西平畴沃野。
在这里,多年来从沉沙池清淤上来的泥沙,堆积在河道外围附近,形成了远高于村庄的大面积沙土地。在沉沙池区域,当地因地制宜大力开展植树绿化,建设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形成防风固沙屏障体系。此外,经过深入调研和多方论证,七级镇探索出沉沙池区泥沙高地覆淤还耕技术。
2016年,烟台莱阳的赵玉芹夫妇刚刚来到阳谷七级镇三里村时,一刮风,漫天黄沙不见人影。然而飞舞的黄沙反倒让他们看到了商机。“因为这里的沙土土质干净,黄河水质好,适合秋月梨种植。”赵玉芹说。
于是,赵玉芹和丈夫决定把6号沉沙池旁边的近200亩沉沙地承包下来。“2017年开始种植秋月梨树。多亏镇里及时完善灌溉、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为我们解决了管理难题。”赵玉芹指着眼前一个个套袋的秋月梨高兴地说,现在每亩地能产梨4000斤。这里的秋月梨比莱阳梨早收半个月,可以打时间差提前高价销售。
正因这里的沙土富含钾离子,才使秋月梨核小、皮薄、汁多,口感脆,甜度高。目前,在赵玉芹夫妇的带动下,村民共种植了近千亩的秋月梨。
2023年起,七级镇在沉沙池附近沙地推广种植“烟薯25号”,着手打造千亩烟薯种植基地,每亩可产烟薯7000余斤。目前,七级镇新丰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南方一地瓜公司达成协议、市场保底价格每斤1.7元,效益非常可观。
规模种植显成效
漫步七级镇陈庄村,玉米地像绿色的地毯铺向远方。村东侧,蔬菜大棚连绵起伏,微风吹过,“波光”粼粼。
得益于黄河水的浇灌,七级镇的大棚经济也如火如荼。
“4万余人的七级镇,种菜的就有近万户。以前以小拱棚为主,这几年陆续升级建设了一批高标准温室大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七级镇党委委员张云飞介绍。“我们计划成立镇级蔬菜产业联合社,由党委政府集中协调农资供应、技术培训,推行蔬菜种植农资统一采购、收获后结账。探索七级蔬菜品牌,联合现有资源,统一制作封箱胶带、包装箱、冰瓶,逐渐形成品牌效应。”
“乡村振兴,生态振兴是抓手,产业振兴是关键。无论是林下养殖,还是沙土里拣金,抑或是传统的蔬菜产业,都需要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系统化。今后,我们将加快探索‘合作社+公司+养殖户(种植户)’模式,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注入新动能。”七级镇党委书记俞正磊说。
2024-08-30 09:26:08
2024-08-30 09:25:38
2024-08-30 09:18:17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