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容村貌换新颜
■ 文/图 马永伟
文明是一个地方的幸福底色,也是一个地方的内在气质。那么,“全国文明村”是什么样的呢?是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是欣欣向荣的富民产业,还是和谐安定的幸福生活?6月30日,笔者走进阳谷县阎楼镇张岩寨新村,为您解读这个“全国文明村”的幸福密码。
沿阳谷县寿郭路驱车南行约20公里,行至振兴路路口右拐,一座造型时尚美观的景观小品映入眼帘,上面用不同字体、不同颜色设计的“张岩寨”“全国文明村”八个大字格外显眼。
“我们村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组织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发展目标,长远规划、持之以恒,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完成了旧村拆迁和新居建设,把昔日出了名的‘脏、乱、差’村建设成现在的山东省宜居村庄、全国文明村。”说起自己工作奋斗的地方,张岩寨新村党委书记张伟感慨万千。
最能体现这份感慨的,是位于村东头的张岩寨村村情馆。一处村情馆,就是一个村庄的发展简史。笔者看到,村情馆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历史渊源、艰苦奋斗、富民强村、乡风文明,一件件物品承载着一段段历史,一幅幅照片记录着一个个进程,一处处实景浓缩着一缕缕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不忘来时路。如今,村情馆已演变为老百姓扎根发展和团结奋进的信心阵地,也让每一位前来参观的居民忆苦思甜,共享文明和谐、乡村振兴的硕果。
走出村情馆,自东向西步入村里,主街道路宽阔平坦、街道两旁的二层小楼整齐有序。“我们村有600多户人家,有500多栋小楼,几乎家家住‘别墅’。”张伟自豪地说,原来村内道路狭窄、坑洼不平,主干道最窄处仅有4米宽,胡同只有1.2米宽,如今经过硬化后的村内主干道宽20米、胡同宽8米,实现了到边到户,“目前正在给每家每户的房顶加装太阳能光伏板,完工后每户每年能增加1500元的收入。”
住上了新房子,过起了好日子。村里投资46万元建设了占地5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篮球场,并衬砌了一处占地12亩,集娱乐、休闲、垂钓于一体的池塘。当天,骄阳似火,不过仍有不少村民在文化广场的长廊下散步休闲,或者看护幼小的儿孙们嬉戏飞奔。笔者注意到,这条长廊长约120米,包括休闲主题和文化主题两大部分,廊顶由一块块光伏板组成,实现了“廊上发电、廊下休闲”。
今年60岁的村民赵月英坐在廊下的休闲凳上,一边照看着不远处玩耍的小孙子,一边和街坊聊着家常。“孩子在外地打工,我帮他们带着孩子,现在吃得好住得好玩得也好,村里各方面都挺好,心里别提多敞亮了。孩子在外面工作也放心。”赵月英爽朗地说。“村民每次去外村都会比较比较,觉得咱张岩寨村真好。”村民张传印补充道。
广场上有一处百姓大舞台,“村里每月都在这里举办一次大型文艺活动,村民唱唱歌、跳跳舞,表演一些自创节目,别提多充实了。”张伟接着介绍,广场南侧是一处坑塘,经过改造已成村中一景,池水清澈、绿树环绕,“这里原来叫‘饮马坑’,相传千余年前宋辽战争期间,辽国萧太后到此督战,看到此处地势好、坑壕多、水源丰富,士兵、战马饮水方便,便称它为‘风水坑’‘饮马坑’。后来人们在此发现了古人生活的遗迹和铜币,证实了这段历史。”
好日子,自然离不开日益鼓起的“钱袋子”。池塘西面是占地70亩、整齐有序排列在田间的大棚。近年来,张岩寨新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整合区域资源优势,统筹规划打造特色产业,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逐步形成了以油桃种植、蔬菜大棚、土地流转、光伏项目为主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为村庄建设、乡村善治提供坚强的物质支撑。“这两年油桃丰收,每年都为村集体增收几十万元。”张伟说。池塘向南10米处,纵贯东西的东阳高速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这条高速公路是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高速口距离村子不足百米,高速通车后村民出行更方便了。”张伟对村里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张岩寨新村是阳谷县打造“北城新语·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一个生动缩影。“我们围绕‘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以张岩寨新村为中心,通过探索新型农村治理体系,着力打造和美宜居示范样板。”阎楼镇党委书记李森说。
2024-07-08 09:17:00
2024-07-07 10:31:15
2024-07-07 10:30:24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