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三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稳定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期间,对山东“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寄予厚望、付以重托,为聊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全面领会、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总定位、新要求和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刻领悟总书记深厚的“三农”情怀,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激发出来的饱满热情、充足干劲投入到乡村振兴实践,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产粮大市,聊城农业自然条件优越,生产能力较强,以全省1/18的国土面积,生产了全省1/10的粮食、瓜菜菌和肉蛋奶,为保障全省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贡献了聊城力量。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度挖掘平原农业的资源禀赋和生产优势,加力探索平原特色乡村振兴聊城路径,是推动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型升级必须解答好的重要实践课题。
一、聚焦粮食高产稳产,走好粮食安全之路。农业的第一功能是为人类提供食物,实施乡村战略的首要任务是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聊城地处粮食和蔬菜瓜果种植黄金地带,具备平原地区耕地占比高、水利条件好、宜机化程度高的基础优势,粮食、瓜菜菌和肉蛋奶年产量分别达到580万吨、1000万吨、150万吨以上,打造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聊城有基础、有条件发挥更大作用。要以“吨半粮”产能提升为主抓手,持续在稳面积、提单产、强技术上下功夫,让“齐鲁粮仓”装上更多聊城优质粮。一方面,做好藏粮于地的文章。在“量”上,坚决守好耕地红线,严格遏制“非农化”、严控耕地“非粮化”,确保耕地面积保持基本稳定;在“质”上,用好平原地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低、效果好的优势,在全省率先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稳步推进“吨半粮”产能区建设,2024年拓展到60万亩,2025年达到100万亩。另一方面,做好藏粮于技的文章。发挥“齐鲁时代楷模”杜立芝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市规范建设“杜站长工作室”,培育更多“土专家”“田秀才”,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能力,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绿色增产模式。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逐步把老旧蔬菜大棚全部改造提升为现代化设施大棚,推广应用智慧化、绿色化设施装备,高标准打造一批智慧农业应用基地,为持续提升瓜菜菌、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产能插上“数字翅膀”。
二、聚焦乡村产业发展,走好共同富裕之路。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振兴的成色直接决定乡村振兴的成效。聊城是山东西部内陆城市,既不靠山也不靠海,做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后劲是我们作为后发地区的重要抓手。探索平原特色乡村振兴聊城路径,必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要“兴产业”,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抓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流通体系、经营体系,全面提升农业全产业链价值。依托国家和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壮大“链主”企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保险储藏、运输销售等关联产业,扎实做好“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增值文章,努力把农产品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要“强品牌”,培育壮大“三黑两白一黄”特色畜牧产业,和以东阿黄河鲤鱼、茌平加州鲈鱼、高唐锦鲤为代表的特色水产养殖,进一步扩大“聊·胜一筹!”“聊城新三宝”品牌影响力。要“促融合”,加大科技、金融、人才等资源要素投入,提高农业农村领域招商引资工作质效,突出梨花、海棠、葫芦、锦鲤等本地特色,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
三、聚焦和美乡村建设,走好城乡融合之路。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让农民群众就近就地过上现代生活,这是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标志。聊城平畴沃野,城乡无缝衔接,城乡融合发展基础扎实。此外,我市还拥有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包括两河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阿胶文化等,不仅包括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还融合了多种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这些都是和美乡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要抓基础促融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网建设,协调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向农村拓展,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以生产宜业,生活宜居,生态宜乐宜游“三生共融”“四宜共美”为目标,突出平原特色乡村风貌、乡风乡韵,积极开展省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有效治理模式,探索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路径。要抓片区促引领,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效,集中攻坚村容村貌“基础薄弱村”,连片打造人居环境“示范样板村”。以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建设为引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串珠成链、连线成片,实现“一村美”到“村村美”的全域绽放。要抓文化促文明,注重挖掘乡村文化、体现乡土风情,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红色文化特色村、传统村落民居等保护开发,努力延续村庄传统风貌,同时持续推进乡村移风易俗,丰富优秀乡村文化产品供给,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共同价值理念,为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提供向上向善的内生力量。
2024-06-21 10:02:52
2024-06-21 10:02:14
2024-06-21 10:00:50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