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白文斌 通讯员 刘明明 马红坤 魏蕾) “经过初步测产,平均亩穗数达到了58.8万株、穗粒数29.6粒,千粒重按照山东省审定公告43.6克计算,八五折后产量达到了亩产645.02公斤,实际产量可能还要高。”5月28日,在茌平区温陈街道种粮大户刘美龙的麦田里,茌平区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侯金星告诉他。
近期,我市各县(市、区)小麦陆续进入收获期,夏收、夏种、夏管各项工作将全面推进。完成测产工作后,我市农业专家发现温陈街道经过改良后的盐碱地实现了高产。
“以前这一块是盐碱地,产量一般。经过这些年的土壤改良,现在这里已经变成良田,再加上专家指导,我们的产量逐渐增长,今年的测产比去年又高出100多公斤。”当日,面对成方连片即将收获的小麦田,刘美龙高兴地说。
经过多年的土壤改良和农技支持,我市的多个盐碱地治理区域小麦长势良好,专家预测今年粮食单产水平将进一步提升。近年来,为了合理利用好盐碱地,增加耕地面积,我市组织农业、水利等方面专家成立工作组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土壤改良、良种选育、科学管护,开展“改地”“改水”“改种”等系统工程,对盐碱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以前产量低的盐碱地成了现在的“吨半粮”试验田。
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的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显示,我市盐碱地面积已从2009年的1670.3公顷缩减至2022年的2.22公顷。仅茌平区就有万余亩重度盐碱地破“碱”重生,盐碱地平均亩产从以前的不到300公斤提高到近500公斤,全区高肥水耕地面积净增18.5万亩。
2024-06-06 09:06:19
2024-06-06 09:05:46
2024-06-06 08:56:42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