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农业农村 >

“三板斧”劈开幸福路 ——看袁楼村何以成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来源:聊城日报  2024-05-30 09:58:54
A+A-
分享

  ■ 本报记者 钟伟

  本报通讯员 苏龙坤

  57岁的冯金英当了3年村支书,时间不算长,却带领阳谷县安乐镇袁楼村闯出大名堂。“我们村曾是一个党组织软弱涣散、集体经济薄弱的‘落后村’,如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富裕村’,年集体收入近百万元,并被评为山东省第三批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村。”5月27日,冯金英自豪地说。

  2021年5月,冯金英当选袁楼村党支部书记。当选后的第一次群众会上,冯金英向大家许下三个诺言:建强支部堡垒,培育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一位女同志能不能当好村庄‘带头人’?”乡亲们既对冯金英寄予厚望,又心存疑虑。

  乡村要振兴,支部是关键。袁楼村的蝶变正是从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开始的。2021年8月,鲁西地区出现持续降雨,袁楼村因地势较低,积水尤为严重。“如果不及时排涝,一季的玉米收成就可能保不住,还会影响小麦播种。”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不到3个月,冯金英就遇到大难题。面对汛情,她不等不靠,带领村“两委”干部钻进玉米地挖沟排水。雨衣碍事,脱了雨衣,雨靴碍事,脱了雨靴。“村里的大爷大娘看到我在雨水里泡着,没时间做饭,煮了面条、下了水饺,都想着给我送一碗。”冯金英动情地说,在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积水排除了,收成保住了,小麦也按时种上了。

  村民们心明眼亮。“第一板斧”挥下,立竿见影,大家对她的信心更足了。

  组织强了,人心齐了,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成了冯金英思考最多的问题。“农村要发展,就必须用好用活土地资源。”冯金英说,袁楼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基本农田、闲置边角地和废弃坑塘三方面做文章、求突破。对于基本农田,发挥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优势,积极推动土地流转。部分群众不理解,她起早贪黑,挨家挨户算经济账,谈致富经,做思想工作,最终促成了1300亩土地整建制流转到合作社,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对于闲置边角地,抓住农村“三资”清理契机,在整治后的废弃宅基地上种植山楂、海棠等果树千余棵;投入财政帮扶资金80万元,利用闲置厂房屋顶建设光伏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对于废弃坑塘,引进投资600万元的“渔光互补”项目,水上发电、水下养鱼,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第二板斧”奠定根基,“第三板斧”同样劈在实处。袁楼村从群众急难愁盼入手,用心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针对行路难,扎实开展主干道路硬化及胡同修缮工作,重新铺设下水道500米;针对文化服务短板,新建健身广场、口袋公园、农家书屋,定期开展广场舞大赛、村史传承、知识讲座等活动;针对农田灌溉堵点,对扬水站进行改造提升,扩大灌溉面积200余亩;针对基层治理痛点,创新推广“积分+”制度,将信用积分与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等村内事务深度融合,同时通过物质奖励、光荣榜单、荣誉表彰等方式建立信用激励机制,用“小积分”兑换“大文明”。

  3年时间,“三板斧”砍得好、砍得正,袁楼村大变样,支部强了,产业兴了,环境美了,村民盼着在冯金英带领下,村庄越来越好。

编辑:李明
校对: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