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农业农村 >

一路繁花一路歌——东昌府区绘就乡村振兴五彩画卷

来源:聊城日报  2024-05-24 09:06:26
A+A-
分享

  ■ 本报记者 夏旭光 刘敏

  五月的风,如画家的如椽巨笔,将色彩覆盖每一片土地,为大地换上了新装。

  乘着五月的暖风,走进“邑路繁花”乡村振兴片区的东昌府区堂邑镇刘庄村,只见赏花大道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幢幢红顶楼房掩映在鲜花绿植丛中;观光采摘园、高端范制葫芦基地和葫芦艺术展厅内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邑路繁花”中的“邑”意指千年古镇堂邑,“路”寓意乡村振兴和致富之路,“花”象征桃花、梨花等特色产业绽放的幸福之花。近年来,东昌府区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城区优势,以打造城郊型乡村振兴样板为定位,按照“示范引领、连片打造”的总体思路,突出抓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片区建设,绘就了一幅生产宜业、生活宜居、生态宜游宜学的五彩画卷。

  夯实基础设施

  对村庄进行全要素整治提升,实现村庄环境生态宜居;依托绿亚禽业公司,建设20座面积120余亩的养殖大棚,村内鸡、猪、羊等畜禽养殖业不断壮大,村民人均收入明显高于全区平均收入;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健春食品公司合作,对群众种植大蒜给予技术、农资和销售等方面的支持,促进村民增收……如今的马庄村,已成为环境优美、村民共富的“省级文明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乡村振兴归根到底是为农民而兴。

  在保留乡土风情和村庄传统风貌的基础上,东昌府区开展美丽乡村省、市、区三级联创,先后投入2亿多元对该片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施自来水管网改造、农村生活污水管网铺设、清洁取暖、四好农村路建设、胡同硬化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项目,为群众打造了生活富裕富足、环境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东昌府区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组织开展“春季战役”“夏季战役”“秋季战役”,按照“五清一改”标准,完成全区所有村庄、镇街驻地、铁路、省县乡道沿线、河道等公共空间治理任务。2023年,共投入人工19.8万人次、机械8972台次,清理各类垃圾、废弃物3.4万余吨,治理弱电线路316.5公里,清理坑塘793个,清理沟渠564公里,农村“四大堆”等问题已基本实现清零。

  壮大特色产业

  堂邑镇路庄村种植户研发“天坛八宝葫芦”,10亩葫芦一年收成近200万元。该片区招引了中国葫芦大师、非遗传承人黄全华,打造了高端范制葫芦基地,建设了葫芦种业实验室,围绕种植技术、品种培育等进行研究开发,致力于提高本地葫芦产品附加值……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该片区立足葫芦种植、加工雕刻等产业优势,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统筹部署、统一规划,深挖葫芦文化资源,延伸葫芦产业链条,推动小葫芦长成大产业、土特产变身金招牌。

  该片区在葫芦种植、加工、销售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成立6家国家和省市级葫芦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模式的要求,建设葫芦良种培育基地和标准化种植基地。目前,片区内规模化种植葫芦面积6000余亩,年产值6亿元。

  为全力推动葫芦产品和种植技术多元化、高端化,堂邑葫芦增加了烙花、砑花、彩绘、拼接、勒扎、打结等近百种工艺,并将葫芦雕刻与景泰蓝、留青竹刻等工艺相结合,招引当代知名工艺大师,不断创新雕刻工艺,培育民间艺人,实现由“葫芦加工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的转换;堂邑镇设立农村电商发展基金,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扶持发展。目前,示范区内葫芦电商经营户400余家,年销售额4亿元。

  东昌府区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坚持以点带面,全域推动,累计举办15届中国葫芦文化艺术节,成交额由600万元增加到3.43亿元,“东昌葫芦”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攀升。引进青岛海尔卡奥斯集团,

  投资近2000万元打造全国首个葫芦文化产业互联网平台,以数字赋能东昌葫芦标准化、高端化、品牌化转型,多维度展示东昌葫芦文化的独特魅力。

  提升党建质效

  盘活闲置窑坑土地资源,打造了6处农服中心,成为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推出“德善东昌府”“东昌府·新理话”“东昌府·今宣讲”等一系列基层宣讲品牌,开展各类宣讲1500余场,向广大群众传播党的声音……示范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全面建设农业强区、走好平原特色乡村振兴东昌府路径提供坚实保障。

  创新组织方式赋能乡村振兴,构建“区级专班党组织—片区党委—行政村党组织—自然村网格党支部—党员联系户”五级组织体系,以党建联盟串联片区发展合力,不断夯实组织基础。

  东昌府区借鉴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吸引人才、企业等社会资源下乡,积极整合财政、水利、交通、农业农村等涉农资金,每年拿出1亿元用于示范区建设,全力提供资金保障。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示范区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落脚点,制定为民办实事文化惠民清单,着眼精准供给,深入实施“两河之约 共赴黄河大集”“一村一年一场戏”等文化惠民活动;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整合与配置公共文化资源,全区建有14个镇街综合文化站、736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

编辑:李明
校对: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