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农业农村 >

两河古镇村 廊道新体验丨临清市八岔路镇杨二庄村:古村余韵今犹存 瑰丽图景正绽放

来源:聊城日报  2023-11-21 15:08:26
A+A-
分享

  文明因河而生。黄河奔腾,运河浩荡,一部聊城文明史,蘸着这两河之水写就。

  在临清市八岔路镇,有一个充满故事的村庄——杨二庄村。这里长眠着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汪广洋,收藏着一代谋臣的风光与失意;这里矗立着杨二庄革命烈士纪念碑,记录着烽火岁月里37名革命烈士的英勇不屈;这里有勤劳、担当的农人,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奋斗故事。

  杨二庄村鸟瞰

  杨二庄村是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山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聊城市革命老区村,村内东西通道若干条,交通便利。据记载,明永乐年间,杨姓始祖兄弟杨道、杨然二人由山西洪洞县应诏迁此落户成村,遂村名为杨二庄。

  11月14日,“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聊城市“两河古镇村 廊道新体验”大型融媒采访活动走进杨二庄村,感受乡村四季如画的自然风景之唯美,体会村落文化交融的人文历史之厚重。

  聊城市“两河古镇村 廊道新体验”大型融媒采访活动走进杨二庄村

    汪广洋家族墓——明朝开国重臣长眠于此

  杨二庄村是一片有着厚重历史的土地。

  沿杨二庄村内道路西行至村头,有一处松柏环绕、宁静肃穆的墓园,这里便是明朝丞相汪广洋家族墓。

  苍松翠柏掩映下的汪广洋家族墓

  汪广洋是明朝初年宰相,通经能文,明太祖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中国宰相全传》称其“安抚体恤,多有建树”,成为朱元璋稳定地方的一柄尚方宝剑。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汪广洋和刘伯温分别被封为“忠勤伯”和“诚意伯”。

  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汪广洋因涉胡惟庸案被赐死。相传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汪广洋后裔隐名埋姓,辗转到杨二庄村,“僦屋而居”。约于明永乐初年(公元1403年),其子孙把汪广洋遗骨迁葬于此。墓园内墓碑林立,松柏参天,气势磅礴。

  历史上,杨二庄村曾归属于馆陶县,据《馆陶县志》记载:“汪氏茔在城东北杨二庄村西,明永乐年间立,宽广四十余亩,松柏数株。大皆合抱不交,苍翠森严,百鸟翔集,亦佳境也”,此景也被称为“汪家松林”。“其中有两棵大树叫‘大拧劲’和‘二拧劲’,据说五个人都不能合抱,墓园里的松柏都是按八卦方位种植的。听不少老人说,在晴天时,爬上汪家墓林的树梢,都能看见临清塔呢。”杨二庄村村民汪丙兴说,他是汪家的后人,闲时就会来墓园逛逛,看看“广洋爷”。

  这里不仅长眠着汪广洋和他的族人,还建有以中华姓氏为主题的汪氏文化园,展示了汪氏的家族文化。多年来,散居各地的汪氏后人陆续来此认祖,并成立了汪氏忠勤堂理事会和临清明丞相汪广洋文化研究联合会。“每年散居各地的宗亲都会来祭祖,每五年会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白天来墓园打扫、看护,晚上守护墓园,杨二庄村村民汪金福已经义务做了30多年。作为汪家后人,汪金福觉得这是责任,也是荣幸。

  由于历史原因,汪家松林的景观已消失不见。近年来,汪家后人又在墓园中种上了58棵松柏,现已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再现了当年的松林盛景。“你看,前些年种的松树,也拧着长,像当年的‘大拧劲’和‘二拧劲’。”汪金福说。

  2010年,汪广洋家族墓被临清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临清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数百年来,这里不仅收藏着一代名相的风光与失意,也守望着汪家后人欣欣向荣的新生活。

    杨二庄革命烈士纪念碑——37名英烈抗击外侮壮烈牺牲

  杨二庄村是一片镌刻着红色记忆的沃土。

  张义元讲述杨二庄37名革命烈士的故事

  2017年,杨二庄村被评为聊城市重点革命老区村。杨二庄村在抗日斗争史上被誉为“抗击日伪的中坚,巩固根据地的柱石,保家安民的旗帜”。战斗岁月中,村民与敌作战十余次,歼敌70人,活捉日伪官兵100余人。

  最惨烈的一次战斗发生在1943年农历八月初五。当天,盘踞在附近万庄据点的日伪军进犯杨二庄村。面对强敌,杨二庄村的民兵同仇敌忾,奋勇抗敌,从凌晨一直激战至下午。敌人用大炮轰开西南门后,民兵冒死向北门外松林突围,突围中20余人中弹身亡,其余民兵仍顽强战斗,但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此次战斗,共有37位民兵遇难,多人受重伤,被称为“八五”杨二庄惨案。战后,卫东办事处主任解方主持召开了追悼大会,中共卫东县工委书记刘殿臣宣布在“八五”惨案中牺牲的民兵为革命烈士,并立碑(杨二庄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

  冬日暖阳下,杨二庄革命烈士纪念碑巍峨挺拔。杨二庄网格党支部委员张义元站在纪念碑前仰望,“俺二爷爷就是在那场战斗中牺牲的。”张义元说,当时村里的民兵有位神枪手,据说曾一枪打死了两名日伪军,“可是敌人太多了,把他们逼到了村边的苇子坑里,用大炮把坑给炸了。”说起这段带着血泪的历史,张义元不禁动容。

  革命精神永不忘,红色基因代代传。现在,每年的清明节,附近的学生和群众都会前来扫墓、献花,重温红色烽火岁月,聆听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杨二庄村史馆——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杨二庄村史馆

  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红色的革命基因深深根植在杨二庄村村民的血脉里,也造就了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开拓的特质。

  漫步杨二庄村村头,道路整洁干净,小汽车、三轮车来来往往,村民在为幸福生活忙碌打拼。由于靠近烟店镇和潘庄镇两个轴承重镇,杨二庄村不少村民自发做起了轴承产业链上的生意,或在自家庭院内做零部件加工,或在镇上开店做生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为发展村内经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八岔路镇坚持党建引领,大力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不断拓展集体增收新路径,跑出富民强村“加速度”。

  2016年,杨二庄村整合流转50余户近60亩闲置、废弃土地,投资80余万元,建成拱形果蔬大棚6个,种植油桃。2017年,该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旭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种植技术、统一包装、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服务,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2021年,整合中央财政扶持资金50万元建设了6个油桃种植温室,每年为村集体带来收益5万元,也为村里的20余户脱贫户提供了劳动机会,增加了收入。同时,该村党支部还多方争取资金,硬化大棚基地道路1500米,为果蔬销售创造便利条件。

  迈进新时代,杨二庄村人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振兴乡村经济的原动力和助推剂。2022年,杨二庄村在村里建起了村史馆,并向村民征集了老物件,老式收音机、纺线车、老犁耙……一件件老物件承载着村庄的乡情记忆,见证着乡村振兴的发展历程,也成为留住乡愁、凝聚人心、传承文明的重要窗口。

  “依托八岔路镇丰富的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资源,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深挖各个村庄的文化特色,通过建设乡村记忆馆等,将传统文化全方位展示出来,让群众参与进来,不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用’起来。”八岔路镇党委副书记籍兆林说。

  历史的洪流,在时序更替中奔腾;发展的航船,在奋楫争先中前行。用心呵护厚重历史,用情弘扬红色文化,用力打造美丽乡村,杨二庄村正昂首阔步走在全面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

  文/图 记者 吕晓磊 马永伟 姜荣荣

编辑:顾杨洋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