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教育 >

解惑 求思 尚美——聊城一中数学学科高质量发展剪影

来源:聊城日报  2024-12-25 09:50:25
A+A-
分享

  ■ 郝凯 赵丙秀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聊城第一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孔德利对于树立“大数学观”有着深刻的理解,12月6日,他在聊城市特色高中建设现场交流会上说:“大数学观,是重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观、学习观、认识观,与把数学当作纯数学来教学、认识、研究的传统观念相比,大数学观更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反哺生活的特质。”

  近年来,聊城一中作为市级数学学科基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该校教师团队以大数学观引领课程资源开发,在学科本体研究和特色学科课程建设中开发课程资源,涵育数学精神;在打造智慧生命课堂活动和特色社团活动中开发课程资源,引领学生主动思考;开展跨学科研究,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学科实践之间的协调和融通,启发学生发现数学之美,感受数学之奇。

  解惑

  ——数学应该教什么?

  为了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聊城一中数学学科团队通过教材研究、备考方向、高考试题剖析、智慧教育平台名师大讲堂四个侧重点,加强对数学学科本体的研究。截至目前,聊城一中数学教师精心打磨并推出了一系列成熟的数学公开课,比如《概率中的马尔科夫链》《突破“爪型三角形”的八大妙手》《问题导向课例展示:直线与平面平行》《数学中“昂贵”的定理:奔驰定理》《正方体的截面探究》等。学校开设了六大特色学科课程,包括《数学奥赛课程》《初高衔接课程》《函数思想课程》《数学文化课程》《数学建模课程》《数学探究活动》,以此作为学科资源建设的主要抓手。

  “学校已经对数学教师进行了4轮数学学科本体培训,通过双师课堂、评课讲座,以及外聘专家讲座和教材编者解读教材等形式来进行。比如高考题剖析活动,从考生、学生、教师、命题人、评价专家五个角度研读高考试题,多角度变式、析标准解答、溯题目来源,破素养变革、判高考方向,将高考试题转化为课程资源。”孔德利表示,聊城一中教师通过写随笔、做课题、发论文、出专著的形式,逐步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优质的课程资源。

  求思

  ——数学如何教深刻?

  “挖掘数学的育人价值,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生命因数学而精彩,数学因生命更生动。”在聊城一中数学教师孙丙虎看来,应该以生命视角重新审视课堂,他主张教学内容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过程注重动态生成,教学方式走向交往与对话。他推出的智慧生命课——《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被评定为省级公开课。

  为了解决如何“教深刻”的问题,聊城一中推出了智慧生命课堂,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的学。

  “要符合智慧生命课堂的标准可不容易,学校明确了智慧生命课堂磨课三步工作流程,由达标课到优质课最后成为精品课。这三步,都要严格按照明确目标、智慧编导、问题驱动、讲练结合四个要求来磨课。”孔德利解释说。

  尚美

  ——如何发现数学之美?

  生活为纸,数学为墨。当聊城一中数学教师将数学融入生活,用生活教育理念重新诠释它时,数学便不再只是书本上的公式与符号,而是变成了探索世界奥秘的钥匙,充满了无尽的魅力。

  为了让学生发现数学之美,聊城一中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成立了各具特色的学生社团。比如,从实践应用视角看数学,组建了数学建模社团;从历史视角看数据,组建了书韵天地社;从哲学视角去看数学,组建了哲学思考社;从艺术视角去看数学,组建了紫藤社……

  在序列化阅读活动中增加数学名人传记、科普类书籍;在艺术非遗课程中,研究剪纸与马官屯泥塑中的几何图形与组合体;走进创培学院,了解数学对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体验人工智能;寒假里,通过测量计算体会三角函数的魅力,洞悉结构承重背后的原理……

  “数学跨学科融通,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学习中发现了数学之美。就像生活中很多颇具美感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几何的点、线、面衍生出来的。”孔德利表示,聊城一中将继续深化课程资源开发,以“大数学观”进一步整合校内外资源,强化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数学人才。

编辑:李明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