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教育 >

跨越千里 情暖郁山——王延敏的彭水支教故事

来源:聊城日报  2024-07-10 09:55:44
A+A-
分享

  ■ 本报记者 王军豪

  从聊城到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1300公里的距离,虽自然风貌不同,人文习俗有别,但因为东西部协作,两地心手相牵。作为聊城支教团队的一员,莘县莘城镇中心初级中学教师王延敏在彭水郁山中学刚刚度过了难忘的一年。

  “从此以后,郁山将是我心里柔软的牵挂,因为这里是我的另一个故乡,我会永远惦记着这片热土上的一草一木,还有亲爱的同事、可爱的孩子。”6月29日,圆满完成支教任务启程返乡时,王延敏写下这样一段话。

  王延敏是山东省特级教师,还是第五期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去年夏天,根据组织安排,她前往郁山中学支教。“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我必须倾尽全力,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出发前,王延敏暗下决心。

  到了彭水,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面临的挑战依然超出了她的想象:交通不便、水土不服、语言不通,更有对家人的想念。“刚到彭水时特别牵挂家中的孩子,尤其是晚上,虽然手机联系很方便,但依然掉过好几次泪。”王延敏告诉记者。

  好在彭水当地政府部门和学校充分考虑到了这些问题,为支教老师安顿好宿舍,配备了专用厨房。热情周到的安排,缓解了支教教师的思乡之情,让他们很快融入了郁山中学这个大家庭。

  彭水县郁山中学位于武陵山片区,受区位、历史等因素影响,教育发展缓慢,生源流失严重。近几年,学校抢抓机遇,进行立体式体系化改革。“很荣幸能成为郁山中学崛起道路上的一分子。”感到荣幸的同时,王延敏也深知责任重大,“我要将先进教育理念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为郁山中学的发展尽一份力。”

  作为支教团队队长,王延敏经常放弃休息时间,了解队友情况,为他们排忧解难,并全力做好与各部门的协调工作。今年1月,郁山教育集团成立基金会用于奖教奖学,她积极捐款;5月,她与学校领导分别到6个乡镇的7所小学调研走访;每周的教研会上,她同当地老师深入探讨教材教法,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优质课竞赛现场,她作为评委为每一位选手提出意见建议……真心实意的付出,让王延敏赢得了学校领导和同事的交口称赞。一名当地的教师特意对她说:“王老师,您的教学经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非常感谢您。”

  在王延敏的努力下,她任教的学科成绩很快好了起来,每一次考试都能看到孩子们明显的进步,所教班级的学业水平在期末检测中均居全县前列。她带领教研组实施的“水城思政和郁江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教学成果也在全校推广。更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的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了。“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看到他们我就想起了我的孩子。”王延敏说。

  在帮助孩子们补齐短板、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王延敏尤为关注他们的心理活动。一名原本乐观开朗的孩子,因家庭变故变得情绪低落。发现这一情况后,王延敏多次找孩子谈心,帮孩子走出了心灵阴霾。一次,王延敏正在备课,孩子跑到办公室塞给她一张小纸条,打开一看,上面端端正正地写着:“如同您所说,经历了困难的人会更坚强。我会逆风而行,打破命运的不公,长大后成为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泪水模糊了王延敏的眼睛。至今,王延敏仍完整地保存着这张小纸条。

  在王延敏看来,支教路上有付出,也有回报。和学生促膝谈心,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和学生们一起畅想美好的未来,渐渐地,王延敏成了孩子们亦师亦友的知心大姐姐。“孩子们有心事都愿意和我聊,家访时总会听到家长说‘孩子们都说聊城来的老师真好’。”在王延敏眼中,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是最好的回报。

  谈起支教工作,王延敏总会提起她的支教伙伴。她说,支教团队共13人,大家扎根岗位、团结协作、抱团成长,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梦想,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研队伍。

  从平原到山区,跨越黄河长江,王延敏等支教教师不以山海为远,守望着,耕耘着。彭水教育事业发展史上,将为他们留下浓重的一笔。他们圆满完成了支教任务,而聊城与彭水情意相牵的故事仍在续写。

编辑:李明
校对: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