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凯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适合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近年来,我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围绕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倡导“适合的教育”,优质的教育生态圈正在生成。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借屈子对浩瀚宇宙、无尽苍穹的叩问,聊城一中老校区2021级55班学生仝乐正在向梦想的大学发起冲击。2022年,他代表聊城一中参加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金奖。2023年,他代表聊城一中参加高中生创新能力大赛,荣获物理类方向一等奖。
2023年11月10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NOC)项目比赛最高奖项“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揭榜,聊城三中高二年级学生李延安摘得此奖项。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只有49名学生获此殊荣。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高唐一中给予了我太多宝贵的人生礼物:坚韧、勇气、自律、专注……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伴随我走过高中与大学,也将继续走向未来。”高唐一中2016级学生高金程本科就读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在去年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后,保研至本校智能汽车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
2023年8月13日,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在重庆落下帷幕,临清实验高中高一六班学生杨善彪勇夺无人机个人空中射击赛全国冠军,刷新了大赛纪录,并实现了学校蝉联该项比赛冠军的目标;高一四班学生张文博以满分成绩勇夺C919大飞机转场赛全国冠军;高一一班学生杨绍涵、文子航和高一二班学生邢本豪勇夺固定翼无人机团体察打一体赛全国亚军。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座城市精心打造的教育土壤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适合的教育,既要指导当下,又要指向未来,引领教育的深度改革。
扩大选择性
形成适合成长的校园文化
“课程与教学处在教育的内核地位,我认为适合的教育应加大力度,进行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最终形成适合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而改革的重点应是进一步扩大选择性,没有选择,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适合,当然也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发展。”聊城一中副校长孔德利表示,围绕“适合教育”,确定学校特色多样化发展的理念、宗旨和目标后,聊城一中迅速通过“统筹规划、教育教学、条件保障、校园文化、教育成效”五个方面规划,从“优化课程群系、搭建资源平台、创新发展模式、实现能力提升”四个维度明确特色课程群的发展方向,着力从环境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课堂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五大方面构建起科学的特色多样化发展建设体系。
为适应新时代发展和新高考改革需要,该校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作为众多全国著名高校优质生源基地学校,该校充分借助高校场馆(实验室等)和专家教师等资源,通过专家报告、研学活动等形式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为满足优秀学生更高水平的发展,该校积极开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注重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地理等竞赛的培训,以及对无人机、机器人、数学建模、创造发明等创新项目的指导,积极拓展课堂外延,挖掘学生潜能,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基。
近几年,该校在为学生提供全部学科组合(共20种)、满足其个性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投入近900万元,建成了先进的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同时,打造了一套成熟的基于实验室的校本课程(普惠教育)—社团活动(激发兴趣)—竞赛训练(拔高培养)教学实施体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白名单赛事,五年来,共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1256余人次,国家级奖项262项。
此外,为满足学生对不同艺术门类、体育项目的兴趣和发展需求,该校开设各具特色的选修课程,供全体学生“自助餐式”选择。
低重心策略
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
春天总是眷顾每一棵草木。孩子遇到了春天,就会成为一粒饱满的种子,破土而出,成为春天里的一抹新绿。“我们始终坚持‘低重心教学’与‘培优育尖’并驾齐驱的教学体系,让弱者变强,优者更优。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名学生,精心培优补弱,让每名学生都得到最合适的教育,健康成长、成人成才。”聊城三中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永辉说。
该校教师坚持“没有教不会的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对全体学生负责”的理念,实施“低重心”教学,并对学困生进行“补弱”。每个教室后面都留有“专用空桌”,晚自习由教师坐班并开展谈心谈话、面批作业等个性化辅导,将“不让一名学生掉队”真真正正落到实处。与此同时,该校还引进极课大数据学情分析系统,对每个班级、每位学生进行及时、详细、准确的数据分析,提高教师讲解的精准性,也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成绩情况。
该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素养培养,探索形成了技术学科“课程—空间—活动”三位一体的特色育人模式。2023年,该校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62人次、省级奖项330人次、市级奖项66人次。科学教师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指导教师、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12人次。学校充分发挥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山东省学科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借力高校资源,联合社会科普科创相关组织机构,促进学生创新素养发展,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模式。目前,该成果已经在全省多个学校开展实施。
此外,该校致力于为每名学生提供“生根生长”的适度土壤、阳光、水分,多措并举,助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传承中创新
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适合的教育如何进一步深化?我觉得要注重三个方面:要讲传承,传承好的校风、学风,要有榜样激励;要通过课程创新,走出同质化,以学术引领谋求主动发展;要聚焦课堂,强化学科基地建设,激发学校办学和教师教学的活力,让教育回归本意,关注学生的素养提升。”高唐县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高唐县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唐一中党委书记刘双双表示,围绕“适合教育”,该校在传承中创新,走出了一条明晰的特色发展之路。
高唐一中推出《榜样的力量》系列活动,邀请学术“大咖”、优秀校友朱介北、张天德、陈守双、程翔、徐鹏、刘斌等进校园、开讲座,营造浓厚学术氛围。积极对接高校,搭建高层级教研平台,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与山东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共享国家重点实验室。启动高唐一中“英才计划”,开办“未来科学家实验班”,“一人一案”式培养。山东大学“张天德工作室”落户该校,指导强基计划、奥林匹克竞赛、研学营、培优促尖等工作提升。与山东大学进行贯通培养合作,共建共享教育教学资源,联合打造双高联合育人共同体,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育人品质,推进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一体化协调发展。
高唐一中还以“聚焦课堂”为着力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由华东师范大学牵头组建上海名师团队,开展为期两年的“聚焦课堂”课堂教学诊断、难点突破、单元整合、课堂展示四个阶段系列教研活动。通过抢抓特色多样发展机遇,该校被认定为市级普通高中生物学科基地;完成市级课题10余项,其中2项课题成果在全市得到推广。
上好思政课
探索德育教育新路径
“学校教育的使命就是‘立德树人’。作为聊城市首批思想政治学科基地和特色高中,我们构建的‘大思政’课程体系,不仅深化了思政课程的内涵,还拓展了思政教育的外延,形成了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模式,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临清实验高中党委书记王庆云看来,高中阶段正是学生的“拔节孕穗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以思政课塑造学生们的精神内核,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为了突破时空限制,该校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针对思政课堂模式固化、思政知识难以调动学生吸引力和兴趣等难题,该校思政团队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充分利用身边的思政资源,打造特色场域,拓展思政育人空间,创新教育形式,发挥社会大课堂的育人作用,组织学生走进季羡林先生纪念馆、张自忠将军纪念馆、临清市政务服务大厅、临清市人民检察院、临清市司法援助中心、京杭书院等地,将思政教育由校内拓展到校外,由课堂拓展到社会。让学生走出课堂,在体验中感悟知识、提升能力、升华情感,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上好“行走的思政课”。
2024-04-16 14:00:52
2024-04-16 10:44:22
2024-04-16 10:03:25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