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企业
商城
县域
读报
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教体 >

以书会友,辞旧迎新——聊城普禾书吧新年读书会见闻

来源:聊城晚报  2023-01-11 18:35:39
A+A-
分享

  本报记者 侯莎莎

  新年伊始,如果有一个面对面与学者交流学习的机会,你来不来?

  在“读图”“视听”似乎全面拦截我们进入世界通道的今天,你是否愿意暂别眼前的琐碎事务,听一场关于学术与思想的讲座,迈进通往新知的文化空间?

  1月7日傍晚,在普禾书吧,茶香氤氲的氛围中,聊城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校外合作博士生导师,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主任陈德正,以“读书依然是我们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为题,向小水滴读书会的书友们分享了自己的求学故事,三五书友怀着求知的心态来到这里。

  “读书,改变命运”已深深地刻在很多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

  自古以来,借助科举制,“寒门出贵子”的“上通”之路畅达,使读书人无不深怀“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状元及第之梦,因而能以“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发奋苦读。时至今日,高考给了全国学子们平等竞争的机会,也促进了全社会文化之向上。

  陈德正将自己通过读书、高考改变命运的经历娓娓道来,“读书,便踏上一条充满儒家家国情怀的人文之路,夯实了建功立业之根基”。

  可是,很多人知道读书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读“无用之书”的用处。陈德正抛出了“读书最大的作用,是无用之用”的观点。他援引庄子《人间世》的一段话来佐证这一观点:一棵大树毫无用处,“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槨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但正是因为无用,它没有被砍伐,终其天年。读书,虽然不能直接创造财富,却能开阔眼界,提升境界,不至于狂妄自大。

  对个人而言,通过读书,可以学到知识、学到智慧、学会做人;于国家而言,重视耕读传家、讲究礼乐教化等,是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重要原因。

  聊城是鲁西北地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不但有杨氏海源阁,以浩瀚的藏书而名扬海内外,而且经历过刻书出版业的鼎盛时期。在清嘉庆、道光年间,东关大街(当时叫天治大街)一里多长的街面上,设有200多家画店、书馆。坊刻业的发达,对市民文化起到了整合重塑和引导的作用。今日之聊城,如何重拾文化自信,重兴浓郁文风,需要小水滴读书会这样的公益组织,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需要普禾书吧这样的文化空间吸引爱书之人;需要每一个家庭涵养读书氛围。

  陈德正的观点引发在场书友的共鸣。读者曾宪福说:“这场讲座有浓浓的劝学味道,让人心生读书的想法,这种感觉真是久违了!”

  普禾书吧负责人王占民说:“读书,是为了向内寻找幸福。陈教授以聊家常的方式,从个人读书改变命运,讲到国家民族命运兴衰,让我很受启发,感觉学问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可以引发共鸣的。”

  书友们相信,即使如英国思想家密尔所言,“每个人都只能抱住大象的一条腿”,但只要肯“拥抱大象”的人多起来,就不仅可以获得生活于其中的文化自觉,还能够因对其整体性的日益清晰和日趋科学的认知而获得文化自信。

  “读书会已经举办了207期,陈教授的到来也鼓舞着我们,坚持做好这件事,我们相信,读书会会影响更多的爱书之人。”活动最后,小水滴读书会创始人刘胜前说。

【编辑:任玉伟】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