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企业
商城
县域
读报
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教体 >

聊城记忆丨抗美援朝铁道老兵李殿仑一生从事文化教育 点亮身边人心中那盏智慧的灯

来源:聊城晚报  2022-12-21 15:43:27
A+A-
分享

  刘继孟

  李殿仑1932年5月出生在山东省堂邑县(现东昌府区)道口铺村一户富裕的书香家庭里。父亲李瑞阶是远近闻名的乡绅,曾于1932年秋在堂邑县城文庙内捐资创办了一处武训中学。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瑞阶按着国民政府山东省教育厅的安排,和教员一起,带领武训中学6个班的学生与济南的中学生共计2000余人,长途跋涉到重庆大后方避难,在绵阳县开办了国立六中,以便学生继续读书。而李殿仑则继续留在家乡生活。

ldl-1.jpg

前排左一为李殿仑

  投笔从戎 当了解放军部队的文化教员

  李殿仑于1939年开始到村里私塾读书,1943年家乡遭遇大灾荒,秋季便随大伯到重庆找父亲一起生活。当年冬天,父亲把他安排到重庆市的一所小学里读书。日本投降后,李殿仑考入四川省绵阳县国立第六中学读书。1948年初中毕业后,随即又考入高中部继续读书。这时的国共双方交战早已实现了大转折,解放军进军迅猛,国民党兵则节节败退。高中学生董方林带领当时具有左翼思想的一伙人成立了铁翼壁报社,并安排李殿仑为常任委员,即主持壁报社的工作。壁报内容主要是反映国统区百姓生活现状和向国民政府呼吁改变民不聊生的政策。结果壁报出了没几期,即遭到政府查封,并追查办报人的责任。李殿仑这时不得不离开学校在同学家躲了起来。

  1949年底,绵阳获得解放,铁翼壁报社社长董方林已成为中共绵阳地委书记,他召集并动员50余位流落街头的六中学生,前往附近的金堂县,报名并参加驻在那里的解放军。这时大家才知道这位年长的学兄,当年之所以在六中年年留级不毕业,原来是在学校内暗暗发展党组织,以配合解放军的到来。

  李殿仑参军后任当时隶属第二野战军第七军第十九师五十六团二营营部干事,从1950年初开始,进入第十九师军政干校学习,当年3月份经战友陈天钰介绍,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5月份干校结业后,被任命为七军十九师五十六团宣传股文化教员。

dcdy-2.jpg

李殿仑多才多艺

  文化教员是人民解放军的一个特殊群体,我党认为部队是学校,打仗并非全部,业余时间要提升战士的文化水平。毛泽东在抗战后期就讲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李殿仑在从军的30年中,无论被分配干何种工作、任何种职务,他都没忘记自己最初的文化教员身份。他帮战士识字、读报、学文化,教战士写家信、写日记、写发言稿,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开启了战士的智慧之门。

  抗美援朝 成了钢铁运输线的铁道兵

  1952年8月,第十九师五十六团改编为铁道工程兵五师十四团,李殿仑改任团政治处干部股干事。当时朝鲜战场上,中朝部队已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部队打回三八线以南。1952年11月美国大选,杜鲁门下台,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他上台后,采取一面拖延谈判,一面秘密筹划在我侧后冒险登陆,打算在朝鲜战场搞第二个“诺曼底”。毛泽东主席洞察其奸,当年底,向志愿军发出命令:“准备一切必要条件,坚决粉碎敌人登陆冒险。”由于美国占据着空中优势,志愿军的后勤运输成了最头疼的问题,大量军火和衣食运不到前线,让许多志愿军不仅挨饿受冻,更不能集中火力达到最大最快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党中央随即决定扩充志愿军铁道部队,在朝鲜北部新建一条东西走向、全长几十公里的新的龟殷铁路,它将穿过龟山、久殷山等4座大山,跨越大同江、清川江5条河流,将3条纵贯朝鲜南北的老铁路干线串联起来,以确保人员、物资及时灵活地运送到前线。

  1953年1月中旬,铁道工程兵五师奉命从甘肃省天水地区甘谷县出发,坐闷罐火车驶往朝鲜参加抗美援朝。在朝鲜平安北道泰川下火车,向价川进发。当时价川已被美国的狂轰滥炸夷为平地,没有一处像样的建筑。当时上级要求2月开工、四月完成,刚从国内调来的5个铁道师一字排开,李殿仑所在的铁五师接受了抢建长达23.7公里的龟殷线龟(城)价(川)段任务。

  在价川首先要解决住的问题,没有房子,就砍伐桐树,搭成支撑架,上边蒙上志愿军发的四方的胶皮雨衣,屋子就算盖成了。屋内再排上桐木当床,上边铺上山毛草,放上被褥就可以睡觉了。朝鲜气候寒冷,睡觉都不敢脱衣服。温度常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有时甚至达到零下四十摄氏度,战士们站在地上,鞋子很快就跟地面冻在一起,怎么也拔不动,得先把脚抽出来,拿铁锨把鞋子铲起来再穿上。

  部队到了工地,主要是开挖土方。土冻了米把厚,形成了一个大冻盖,不去除这个大冻盖,就没法取出好土来修筑路基。拿洋镐刨,只是刨出一个小白点,只能改用钢钎和锤子先掏出一个大的圆孔,把圆孔周围的土挖出来,深挖到一米五六后,把炸药包塞进去,然后点燃导火索,引爆炸药后,将冻盖炸飞,以便挖土施工。由于天寒地冻,战士轮锤砸钢钎时,扶钢钎战士的手本来已经皴裂,被震得鲜血从崩开的血口子顺着手背往下流,战士们只好拿胶布将伤口缠起来再干。

  部队进行劳动大竞赛,指战员们疯了似的挥动着铁镐铁锹、铁锤钢钎、撬棍钉耙,向着冻土坚石发起进攻。扁担、土箕子一齐上,挑的挑,扛的扛,看谁跑得最快,看谁干得最多,大家争先恐后,各不相让,战士们都把棉衣脱掉,热汗流得满面都顾不上擦。同时领导还让每一个修路人开动脑筋,出主意、想办法,提合理化建议,充分发挥战士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李殿仑就在这次劳动竞赛中成绩显著,被授予嘉奖。正如志愿军铁五师十四团政治处于1953年3月29日在《新建龟殷铁路干部鉴定》中所叙述的那样:“自从施工以来,殿仑自始至终积极起骨干作用。前次揭冻盖时,土质硬,经常碰着石头,相当不好挖,他卖力气,挖得时间长,不管填方还是挖方,挖也好铲也好,以及担土动作,都表现迅速。如担石碴儿中,他运送得相当快。还能摸索劳动方法,在打石碴儿中,他发现打一个捡一个效率比较慢,于是改进为先集中力量打出一部分石头后,再用铁叉子捞,提高了效率,当天他一个人就打了一方三六,创造了小组内打石碴儿以来的最高纪录。”李殿仑坚信,该拼命的时候就得拼命,不拼命就不能干到前面去。虽然当铁道兵相对安全一些,但去朝鲜时就没有一个想着能活着回来,朝鲜战争非常残酷,在这样的情况下,随时随地准备着报效祖国。

  经过铁道兵的艰苦奋战,1953年4月5日,龟殷铁路提前建成通车,原定3个月,结果只用了2个月,整整提前了1个月。每提前一天就可以向前沿部队多输送3万吨作战物资,可向前沿机动整整一个师的部队。

  1953年7月27日,美帝国主义被迫签订了停战协定,朝鲜从此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李殿仑这时改任志愿军铁道工程兵五师十四团一营机枪连文化教员。为了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李殿仑和其所在部队住在平安南道的龙岗里,又在朝鲜工作了近一年。开始从我们国内拉砖瓦、石灰、水泥、木材,后来直接在朝鲜当地建窑烧砖瓦、石灰等,帮助朝鲜人民盖住房、建工厂;还从我们国内拉布匹、棉花、粮食、蔬菜、油料、种子,帮助他们吃饱穿暖,尽快恢复朝鲜的工农业生产。

  和平建设时期 把铁路修到祖国的四面八方

  1954年5月份,李殿仑所在的部队奉命撤离朝鲜回国,又马上投入到鹰厦铁路建设中来。鹰厦线北起江西省鹰潭市,南至福建省厦门市,全长694公里,于1954年动工兴建,1957年竣工通车。鹰厦线就是王震将军带着8个铁道兵师的部队,在闽赣人民的支持下用铁锹和炸药修建出来的,在缺乏大型机械和现代化设备的情况下,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实现了全线通车。

1958.jpg

1958年5月,部队驻鹰潭时帮助西旺村民修路建房

  李殿仑所在的铁五师部队,开始入驻鹰厦线上的福建省北部的光泽县,担负从光泽县西部的铁关村至圆岱村全长近40公里的铁道修筑任务,经过一年时间,1956年完成了修建任务,随后转入南福线建设,铁五师负责从梅水坑至南溪南坂段52公里的修筑任务,至1959年元旦南福全线也正式通车。

  李殿仑在修建鹰厦线和南福线期间,先后调为:1955年2月,铁五师廿五团二营四连文化教员;1955年3月,铁五师廿五团政治处俱乐部干事;1955年7月,铁五师廿五团政治处群工股干事;1956年3月,铁五师政治部秘书室群工科助理员;1956年10月,铁五师廿一团政治处组织股助理员。除了积极参加修建铁路的劳动外,李殿仑还曾到江西省黎川县负责招收新的铁道兵,并参加了对新兵团的教育训练工作;到江西省鹰潭市的西旺村帮助农民修路建房等。李殿仑多才多艺,既能在福建省光泽县圆岱村当铁五师廿五团广播室的广播员,又能拉手风琴教战士唱革命歌曲。李殿仑出色的表现赢得了首长的肯定和战友的赞扬。就在1956年4月,由铁五师廿五团政治处于遂处长和苏曼青两位同志介绍,李殿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预备党员。又经一年考验,于1957年4月在铁五师廿一团政治处转为正式党员。

  1959年,李殿仑所在的铁五师奉命进驻云南省东北部的宣威市,参加贵州至昆明全长600余公里的贵昆铁路建设。贵昆线是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建设工程之一,是云贵川三省与全国各地联系的一条钢铁大动脉。早在1958年8月开工,1966年竣工,直到1970年全线才交付使用,其间建建停停。同时,铁路位于云贵高原,中间还要横跨乌蒙山区,这里高山深谷、陡壁悬崖、地形陡峻,重点工程密集。李殿仑于1960年4月,调为铁五师廿一团政治处宣传股文化教员;1960年5月,调为铁五师廿一团政治处群工股助理员;1963年3月,调为铁五师廿一团一营四连政治指导员;1965年5月,调为铁五师廿一团汽车连政治指导员。李殿仑在宣威的七八年时间内,不是鼓励战士争当筑路模范,就是宣传汽车兵多拉快跑,为带领战士快筑路、筑好路昼夜奔忙,不遗余力。

  1966年春,铁五师奉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从云南省宣威县开赴四川省米易县,修建成都至昆明的成昆铁路。成昆铁路也是始建于1958年,其后多次停工后再复工,直到1970年才全线竣工运营。铁五师驻扎在米易县,修筑全长130公里的米(易)三(堆子)段。由于原来属于各团的汽车连,于1966年4月份统一收归为师部直接领导的汽车营,李殿仑从原任的廿一团汽车连政治指导员,于1966年5月调任铁五师廿一团政治处宣传股股长。

  铁五师除了积极修建成昆铁路线米(易)三(堆子)段外,还修建了与成昆铁路接轨的渡口支线。该支线东起成昆线的三堆子车站,沿金沙江山谷一直向西,全长40余公里。它横贯渡口地区(攀枝花市)东西,是连接攀枝花工业区铁矿、煤矿、石灰矿、钢铁厂、水泥厂等工矿企业的重要运输线。成昆铁路承担的货运任务,很大部分是通过这条支线发送和到达的。1970年成昆线米(易)三(堆子)段和渡口铁厂支线先后通车,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吴法宪、成都军区政委张国华、铁道兵司令员刘贤权、铁道兵政委宋维拭来西昌、渡口参加成昆铁路全线通车和渡口出铁庆祝活动,并到五师讲了话,更使李殿仑领导的宣传股忙得不亦乐乎。1970年5月份,铁道兵转发了周恩来总理关于铁五师“全体继续留在渡口地区执行铁路建设任务,暂定两年”的指示,李殿仑和他所在的五师全体指战员认真贯彻周总理指示,在此后三年多的时间内,为当年的渡口地区即后来改称的攀枝花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非同寻常的贡献。

  1974年春,根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关于部队进疆修建南疆线的命令,铁五师数万铁道兵挥师千里,挺进天山。南疆铁路东起吐鲁番市,后沿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沿,西抵喀什市,全长1400多公里。南疆铁路分两段进行建设,其中东段从吐鲁番至库尔勒,自1974年开工,于1984年建成投运;西段从库尔勒至喀什,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工并建成投运的。铁五师前线指挥部把全师五个团、四个直属营的兵力部署在100公里纵深的阿拉沟。战士们搭帐篷、挖水井、建营房,逢山凿路,遇水架桥,沐雨栉风筑新路。近旁的阿拉沟河水是战友们的生活用水,也是修筑铁路的工程用水,还支撑着沿线六个军工企业生产、生活用水。阿拉沟河带给人们难忘的回忆,在这里战斗过的人们把阿拉沟称作第二故乡。

  铁五师部队陆续进疆后,边安家,边施工。1974年底,首先完成吐(鲁番)布(尔碱)段102公里建筑和铺设任务,使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布尔碱铺轨任务胜利完成。同年,李殿仑带领宣传股的同志经调查发现并总结出了本团老工人王海林修旧利废、克勤克俭、一心为公、红心向党的先进事迹,并广为宣传且上报领导。师党委下派人员经核实情况,遂于1974年10月26日,授予廿一团老工人王海林同志为“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并作出向王海林同志学习的决定。后于翌年3月五师发出通令:给予王海林同志记二等功的奖励。197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赛福鼎等领导视察五师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此后五师各团都组建了一个民族连队,下有四个排,成立了单独的清真炊事班,为此李殿仑带领宣传股的同志为宣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作出很大努力。此后,1976年全师开展以“安全、优质、高产、低耗”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1977年,全师广泛开展“学雷锋”“学硬骨头六连”活动;1978年,师团党委和机关干部开展的“四查三反”运动,以及1979年五师在乌鲁木齐南山矿区召开“学雷锋、学硬骨头六连、学航空一师”先进代表大会,李殿仑都要带领宣传股全体人员大力宣传报道,对先进人物还要事先采访,帮助总结撰写先进事迹,上报各级领导审查,经反复修改后才能定稿。事后再组织宣讲团、巡回演讲,广泛宣传、扩大影响。1979年11月份,铁道兵提前铺轨到达南疆铁路东段的终点站库尔勒西站,李殿仑也于此时转业到地方。

  转业地方 在党校再立新功

  1979年底,年近50岁的李殿仑转业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分配到当时的聊城地区聊城县(现聊城市东昌府区)任朱老庄公社党委副书记,与公社党委书记刘晨民配合密切,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1981年9月,李殿仑调任聊城地委党校教研室副主任;1983年随着正规化办学的开始,教研室下设4个教研组,李殿仑遂兼任哲学教研组组长,还于当年晋升为讲师职称;1987年9月,随着教员增加和教学机构增设,李殿仑遂晋升为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职称。李殿仑在部队一直从事教育宣传工作,来党校后从事教学如鱼得水。由他讲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中国共产党建设概论》等课程,联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联系他多年军队和地方的实际工作经验,把深刻的道理、平淡的内容,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入情入理、生动活泼,深受学员欢迎,学员们普遍反映:“听李主任的课简直是一种精神享受。”

  李殿仑上课,不光口头讲,而且用粉笔在黑板上列出大纲小目,以便让学员把要点记在笔记本上。为讲好每堂课,他事先都广泛查找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然后写好教案,他常对本科室的教员说:“只有台下功夫足,备好课,台上讲得才能轻松自如、游刃有余。只有台下搜集掌握了当今基层干部的活思想,台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击中要害。”所以学员反映听李殿仑的课解渴,能解决思想问题。李殿仑不仅讲课多,而且讲得好,这已成为党校师生的共识,每年课时量达到上百个,1990年课时量曾高达208个,而且堂堂都获得优秀的考评。

  李殿仑不仅教学不甘人后,科研更是一马当先。在党校和企业的刊物上,曾发表过《召开民主大会讲评干部,真正实现群众监督》《在坚持党员标准上应澄清的问题》《对企业实施厂长负责制的反思》等理论文章,并主编了由济南出版社出版的《建设一个好的农村党支部》一书,该书当时成为县市党校系统培训基层干部的得力教材。

  李殿仑不仅教学科研搞得好,其他各项工作也做得认认真真,名列前茅。譬如监考一事就足以说明,他是如何做到执行政纪不走样的。考前事先宣读考场纪律,教育考生务必严格遵守考风考纪,勿谓言之不预。考试中确有营私舞弊者,则不留情面、公正处理、记录在案、不徇私情。有时抓的是当地领导或组织系统干部,有人劝其高抬贵手,刀下留情,他则说:“主要领导和组织系统干部更应带头遵守考试纪律,应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1992年退休后被选为老干部党支部书记的十多年里,他苦口婆心地叮嘱老干部,虽然工作上离退休了,但思想上绝不能离退休。要关心国家大事,要保持晚节,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和近亲属,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

  此稿尚未及送本人审阅,忽闻李殿仑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月14日晚逝世,享年90岁。按其遗嘱,家中不设灵堂,不收礼。李殿仑一生为党为国,不图名不图利,满腔热情地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点亮与他接触的人们心中那盏智慧的灯。

【编辑:任玉伟】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